触碰右侧滑开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07 16:41:39 作者:赵永刚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

  521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2585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一网通办”;

  ……

  一串串“放管服”改革的耀眼数据,背后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有力举措。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优化地区营商环境为抓手,结合“五区”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以服务企业和方便群众办事为工作导向,创新服务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地区营商环境稳中向好发展。

  深化简政放权

  激发市场活力

  近日,记者在市民服务中心遇到前来办理营业执照的市民贾国峰,仅仅20多分钟,贾国峰便将营业执照拿到了手中。

  “以前办事,要么找不到人,要么资料不齐全,来来回回跑很多趟。”回想起以前的办事经历贾国峰感受颇深,“如今,一进门工作人员就会主动询问,然后再指引到相关窗口办理业务,并且只需将材料递交至窗口,就可在法定时限内办理完成相关事项,非常便捷。”

  营商环境改善与否,企业和群众感受最深。贾国峰告诉记者,这几年我市的营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市民服务中心办事,只要准备好相关材料,事情就能很快办完,既省时,又省力。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我市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作为重点,在简化审批、规范标准、优化流程等方面齐发力、做实功,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格执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同时,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实行“32证合一”,实现“一网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理”,企业开办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全面取消企业名称预核准,实施网上自主申报,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网上名称自主申报通过率达90%。

  我市对市、区行政权力事项进行重新确认,调整公布市、区权责清单,实现行政权力事项名称、依据、流程等要素基本相同;及时承接调整下放行政权力事项,对涉及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23家单位取消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下放的及时下放到位,共取消下放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812项(含执法重心下移1465项);进一步消除了行政权力事项中的模糊条款、兜底条款,大幅压减自由裁量权,切实将权力置于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

  立足地区实际

  优化政务服务

  去年7月初,我市与乌海海易通银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计划建设(钛酸锂/磷酸铁锂)电池组装线。去年9月初,项目正式动工。日前,记者来到乌海海易通银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产业园,看到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安装设备。

  “产业园计划于今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半年多时间就能落地投产,这不仅是我们加紧施工的结果,更得益于乌海市对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公司副总经理王刚说,“政府对我们企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我们协调解决了水、电、气等问题,在审批环节上也有专人负责,服务也非常周到,对未来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

  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我市立足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分类优化审批流程,大幅压缩全流程审批时限,审批服务质量与效能大幅提升,市场主体改革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按照“全流程、全覆盖”目标任务,我市将全市工程建设项目设置类别划分为政府投资改造类项目、社会投资一般经营性项目等8类建设项目,因地制宜对各类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审批流程和要件进行再优化、再精简,目前一般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5个工作日内,改造类项目和管线类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65个工作日。

  按照市区“一体化、一网式”建设思路,我市采取“主辅流程并联跑、掌上监管全公开”建设模式,开发建设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并与工程建设项目监管系统、自治区投资在线审批平台、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全口径对接,实现了市区两级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网上办理。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全市已有102个投资项目纳入审批管理系统。同时,我市创新监管方式,在全区率先推出了工程建设项目掌上监管系统,投资企业和审批部门负责人可依托“蒙速办”App,对纳入系统管理的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办理情况、制约因素、超时原因、审批用时4个方面进行实时监控与查询,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更加高效、公开、透明。

  此外,我市以“一网通办”改革为着力点,创新“智慧政务”服务新渠道,打造政务数据中心、智慧政务云平台、智能化线下实体办事大厅、便捷化线上网上办事大厅和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配套推行多维度服务措施,切实推进智慧政务服务工作。

  释放政策红利

  减轻企业负担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我市把减轻企业负担作为根本出发点,切实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为企业减负。

  我市通过深化增值税税率改革、新个人所得税法改革,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税费减免、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改革以及地方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所有企业均实现了政策性减负。去年以来,全市税务部门牢固树立坚决服务“六稳”“六保”大局意识,为了确保每一位纳税人、缴费人都能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减税降费政策,真真切切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政策红利,通过政策宣传辅导、税务乌兰牧骑、纳税“云课堂”、短视频、党员先锋队、一企一策等多种措施,力争在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上做到全方位、全覆盖、零死角。

  去年1至11月,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02亿元。其中: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5.32亿元。2019年年中出台政策在2020年翘尾新增减税降费3.7亿元。

  张志军在我市从事某品牌饮料代理将近20年,去年疫情期间,他有近百万元的货品积压在仓库难以出售,面临流动资金短缺和货品过期的双重压力。建行乌海分行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及时向他发放了150万元无担保、无抵押贷款。“这笔贷款真是雪中送炭,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使我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张志军说。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我市还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积极作用,落实关于创业担保贷款的各项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纾解资金压力,持续“贷”动他们渡过难关。去年截至10月底,我市共发放免息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2991万元。

  金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也是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我市把帮助企业融资作为有效抓手,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去年截至11月底,我市1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为企业新发放贷款253.08亿元(含续贷)。其中,用于支持疫情防控45.23亿元,支持复工复产81.50亿元,支持春耕备耕0.41亿元。我市共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13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今后还将继续开展“助保贷”等其他业务,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一系列减税降费及金融政策的实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创新市场监管

  强化诚信建设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我市还通过创新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一方面,我市把“双随机”抽查作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健全制度化监管,规范行政执法,着力构建部门监管、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另一方面,我市还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与智慧政务服务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截至目前,我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累计归集信用信息560万余条,在“信用中国(内蒙古乌海)”网站公示行政许可信息48236条、行政处罚信息13692 条,“红名单”10471个、“黑名单”80560个。信用信息同步向乌海市智慧政务服务云平台推送共享。

  同时,我市将信用承诺与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相结合,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环节对守信企业优先办理、简化程序,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深入实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剂,更是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今后,我市将秉持“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发展理念,结合“五区”打造目标定位,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政府网 乌海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网站维护电话:0473-8992631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
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