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积蓄绿能量 迈向高质量——我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0-09-18 16:57:39 作者:强建国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汇千流、纳百川,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几”字。

  乌海,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

  推动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与现实在这里激荡。

  作为一座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如何破除资源依赖,统筹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我市面临的严峻课题。

  用高质量发展解决“成长的烦恼”,勇做爬坡过坎的探路者,是我市的坚定选择。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乌海与黄河全流域的关系,发挥乌海在黄河流域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积极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生态优先 提升幸福指数

  秋日里的龙游湾湿地,随风摇曳的芦苇变成了绒黄色,水鸟在芦苇间嬉戏,游人忍不住停下来欣赏这邂逅的自然灵韵之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黄河进入我市后穿行105公里,在这里,沙漠、山脉、湖泊、绿洲、城市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为保护好这一段黄河的生态安全,我市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实施黄河乌海段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转型升级、水资源节约集约、区域协同一体、黄河文化保护六项工程,着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先后实施甘德尔山沙坡花草带绿化、黄河库区大坝绿化等多项重点生态工程,适度有序开展建成区园林绿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5平方米;开展黄河清淤、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安装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加大涉水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我市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殊荣。

  与此同时,我市采取最严格的措施,组织实施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焦化行业提标改造、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区烟尘扬尘粉尘综合整治“四大工程”,出重拳治理大气污染。

  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我市积极会同周边地区共同治理大气污染,制定完成了《乌海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制定了自治区首个矿区环境治理地方标准。

  我市大力推进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编制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全市105家矿山企业全部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及土地复垦方案》,对在建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和生态修复。近年来,我市已完成711处矸石、煤层自燃火点治理和82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实施了全市露天煤矿每天20时至次日8时禁止施工作业等“十条措施”。环保部门还使用粉煤灰抑尘剂通过雾炮对治理区域进行均匀喷洒,矿山开采、储存、装卸及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得到了有效治理。

  在植树造林、矿区环境整治和禁止向黄河排污三箭齐发作用下,现在黄河乌海段水质达到Ⅱ类水体,龙游湾湿地成为近百种10万余只候鸟的乐园。

  天蓝、地绿、水清,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态环境改善成果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有效的民心工程。

  绿色转型 撬动创新发展

  作为一座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乌海经济转型压力可想而知。直面发展困境,产业结构怎么转?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市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

  我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把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五转”路径,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乌海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市推进“嫁接改造转”,围绕煤焦、氯碱等主导产业,积极推动本土优势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组嫁接,依托其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工艺装备带动经济转型发展。

  进入9月,建龙集团内蒙古赛思普科技公司年产30万吨氢基熔融还原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这个总投资10.9亿元的高端冶金项目,预计10月进入热试车。

  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是我市运用“嫁接改造转”理念引进的工业转型标志性项目。建龙集团和内蒙古包钢万腾公司通过“重组做强转”方式盘活了原有的200万吨钢铁项目,然后将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嫁接过来,生产高端生铁,推动了我市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

  我市推进“增量注入转”,积极引进一批管理理念新、环保标准高、科技支撑强、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新兴产业项目,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京运通新材料光伏项目是我市新引进的一个“增量注入转”项目。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 6.5GW 的等效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去年项目已经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53亿元。

  这些高质量项目纷纷落地和投产的背后,是我市大力推进“科技提升转”的功劳。近年来,我市围绕主导产业,健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区域创新型城市。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

  我市着力推进“结构调优转”,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以环乌海湖、甘德尔山旅游开发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统筹推进商贸、金融、文化、信息等服务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扭转“一煤独大”的发展格局。

  我市鼓励支持传统产业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重组做强转”。推动重点产业整合重组,60万吨以下煤矿加快淘汰整合。积极推进煤焦企业整合重组、技术升级,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2家规模500万吨以上的焦化龙头企业,推动要素集中集聚集约利用,促进经济集约高效发展。

  高质量的绿色转型发展,让我市有了一幅幅惊艳的新模样。昔日“煤城”乌海,正重塑“黄河明珠”新形象。

  生态兴则文明兴。乌海,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正向着更绿色、更高效、更生态的道路前进,将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政府网 乌海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网站维护电话:0473-8992631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
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