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写在我市位列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效率优秀榜单全国第十一、全区第一之际
发布时间:2021-01-13 15:57:33 作者:赵永刚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日前,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效率优秀榜单出炉,我市上榜政府效率“百高市”名单,排名全国第十一位,全区第一位。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2020年,我市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为抓手,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凝心聚力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贫困人口数量提前清零,全市1281户2890名贫困人口2018年底全部脱贫;2019年开始,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提升阶段;去年,全市贫困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22477元,同比增长26.4%;去年前三季度,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5元,同比增长4.1%……

  “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去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2020年,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书记专题会等会议16次,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确保了脱贫攻坚任务有力有序推进。我市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持续发挥驻区工作总队作用,组建17个专项推进组、19支驻村工作队,指定19名市级领导同志和19个市直部门“一对一”包联19个行政村(涉农社区),确保扶贫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斜向到角。同时,我市还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盯紧压实市级主要责任、区级主体责任、镇(街道)具体责任、村(社区)直接责任,持续传导攻坚压力,全力巩固脱贫成果。

  为严格精准识别退出,做到无遗漏零误差,我市组织300余名工作人员围绕贫困户识别退出是否符合要求、贫困人口收入状况及相关政策落实等情况,逐户逐人开展排查,确保了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精细精准。强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对全市1281户贫困户及2823户一般农户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了全面核实。目前,我市无贫困边缘户及脱贫监测户。

  同时,我市还加强对各区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专人到19个行政村(涉农社区)抽查贫困户档案、明白卡,确保贫困户信息核实核准;积极开展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比对工作,逐户核实贫困人口信息,我市在2020年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期数据质量通报中居全国首位。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市还抓紧抓实“两不愁三保障”、聚力推动产业扶贫、不断强化扶贫信贷、积极推进稳岗就业、创新开展消费扶贫、强化综合保障扶贫等,落细落实各项政策,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产业先行   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实际因村施策,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专项行动,通过“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在村集体经济产业支撑、品牌培育上下功夫,带动农区居民增收致富。

  去年12月22日,在乌达区乌兰淖尔镇镇政府会议室,20多名农区居民从美泽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领取了年初入股所得的分红及本金。乌兰淖尔镇泽园社区党委书记兼公司法人李军告诉记者,年初公司共吸纳了30万元股金,经过公司一年的运营,入股的居民可以分到8%左右的利润分红。

  郝四娃曾是乌兰淖尔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天他领到了800元的分红和1万元的本金。“这种好事在以前都不敢想,自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政府从社保兜底保障、产业、就业扶贫方面给予我很大的帮助,现在我工作稳定,每年都有2万多元的收入,还入股了镇里的集体经济,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郝四娃说。

  据了解,去年,乌兰淖尔镇还通过实施党支部示范田和菜篮子工程以及消费扶贫等项目,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带动辖区80多户养殖户增收,销售农产品60多万元。目前,全镇共有从事农业生产种植企业5家,养殖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带动辖区内70余户贫困居民实现就业,形成稳定利益联结。

  乌兰淖尔镇产业发展只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我市围绕葡萄种植、光伏农业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扶贫模式,构建形成了“区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产业”的扶贫产业体系。截至目前,通过自主创业、务工就业、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引导196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带动、公益岗位就业、生产托管等方式带动152名弱劳动能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通过资产托管、入股分红等方式为123名无劳动能力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提供基础保障。

  据了解,去年我市全年投入扶贫资金311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64个,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同时,我市推行村企结对帮扶模式,筹集村集体经济发展备用金1930万元,累计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123个,实现收入354.34万元。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组织全市16家农业龙头企业与19个村(涉农社区)开展结对帮扶,实施项目25个,带动2927人次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我市还积极扶持扶贫龙头企业,支持企业优化升级,增强企业带贫益贫能力,去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农区居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比例达到97%,其中紧密型利益联结比例达到68%。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市还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围绕农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

  农区生活垃圾处理率、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均实现100%;农区户厕改造普及率达到53.13%;村庄绿化覆盖率21%,村庄路口交汇处、公共活动场等重要区域基本实现路灯全覆盖;农村路网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并实现与国省干线公路互连互通,行政村对外运输通道全部打通,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区公交通车率均实现100%;投资368万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农区用电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举办各类文艺演出100余场、大型培训3次受益人群7000余人…… 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城乡融合先行区建设,我市农区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区发展短板进一步补齐,用水、用电安全持续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斥百姓心间。

  落实“六稳”“六保”  激发市场活力

  过去一年,“六稳”“六保”成为关键词。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被迫按下“暂停键”。抗疫阻击战,经济保卫战,两场“战役”,一场都不能输!

  去年2月2日,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2月27日,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实现本地病例全部“清零”。疫情面前,我市快速响应、果断决策、精准施策,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蔓延,牢牢掌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动权、制胜权,为加快恢复经济秩序、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战略主动。

  防疫不能松,复工不能等。去年3月15日,总投资达112.35亿元的8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建设吹响“冲锋号”,经济发展按下“重启键”。

  让市场主体“活下来”、让经济“活起来”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的关键之举。我市实行战时高效服务,按照特事特办、特事快办、优先办理原则,建立“一企一策”“一项目一方案”工作机制,创新性地推出系列稳投资、扩内需、促消费的举措和办法,及时制定出台助企纾困一揽子帮扶措施,积极推动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复产。

  开通企业复工复产审批绿色通道,出台用工保障、以奖代补、融资贷款、降低国有资产租赁费用等政策措施,给予困难企业减税减费、财政支持、援企稳岗等全面保障;制定“关于支持鼓励商贸餐饮等服务行业复工复产优惠政策”,让企业在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多举措积极推动政银企对接,协调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一项项暖心措施,精准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大局,也让城市重新焕发活力。

  从一季度下降1.7%,到由负转正增长3.6%,去年前三季度,我市GDP走出先降后升、稳步复苏的曲线,增速位居自治区各盟市前列,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经济发展逆势飞扬、令人振奋。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如同一次压力测试,既检验我市经济的发展成色,又彰显了我市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521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2585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一网通办”“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府效率提升效果是否明显,群众的感受最直观。一项项扎实推进的工作,一个个落到实处的举措,彰显出我市上下一心、全面推进政府效率提升的决心和信心。今后,我市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提升为企业、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能力,夯实发展基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政府网 乌海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网站维护电话:0473-8992631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
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