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乌海市“十四五”节能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4日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乌海市十四五节能规划的通知

乌海政办发〔202240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乌海市十四五节能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1114     

  (此件公开发布)

  

  目 录

  

  第一章 节能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节能工作情况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节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

   第二节 有序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

   第三节 构建绿色发展新动能

  第四章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

   第一节 深化工业领域节能

   第二节 强化能源领域节能

   第三节 推进建筑领域节能

   第四节 推动交通领域节能

   第五节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

   第节 推动商贸流通领域节能

  第五章 大力优化能源结构

   第一节 推动新能源稳步发展

   第二节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第三节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第六章 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体系配套政策

   第节 严格执行节能法规标准

   第节 完善能耗双控目标设置和预算管理

   第节 优化能耗双控监测预警和评价考核

   第节 完善价格财税金融政策

   第节 探索推行节能市场化机制

  章 加强能耗双控基础能力建设

   第一节 完善能源计量和规范统计

   第二节 强化常态化节能监察

   第三节 践行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章 强化能耗双控责任落实

   第一节 压实各区能耗双控目标责任

   第二节 落实部门行业节能监管责任

   第三节 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主体责任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既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也是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同时也是内蒙古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节能优先方针,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节能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节能工作情况

  十三五期,乌海市落实能双控略,加强统筹划,严格能耗源头管控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有序推进节能改造,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有效加强统筹谋划。制定《乌海十三五能降碳综合工作方案》《乌海市能耗双控工作方案(2019-2020年)》,分解落实各区能耗双控目标,明确重点领域工作任务。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能耗双控工作若干措施》,针对能耗双控严峻形势,制定《乌海市能耗双控突出问题整改方案》,狠抓能耗双控问题整改

  二是严格实施源头管控。坚决执行项目节能审查制度,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化工行业项目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提高部分行业建设项目准入条件的规定》,提高高耗能项目准入门槛,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

  三是有序推进节能改造,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十三五时期,完成煤电机组节能改造9台、154万千瓦;火力发电煤耗从2015年的333克标准煤/千瓦时降至2020年的324标准煤/千瓦时,累计下降8.9克标准煤/千瓦时。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0万吨,淘汰水泥熟料产能174万吨,炼铁172.4万吨。

  四是扎实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十三五时期,累计开展工业企业重大节能监察68户、日常节能监察188户、节能诊断36户;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自治区级绿色工厂6家。累计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149项,完成改造面积81.66万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235.19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2.7%。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比重达到24.14%,城市新能源公交车、清洁能源出租车占比分别达到24.8%100%。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2015年分别下降17%12%;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1家、自治区级示范单位10家。

  五是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46万千瓦,较2015年增加36万千瓦;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达10.3%,较2015年提高8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达5.04%,较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5年的0.83%提高到2020年的1.82%,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16年的97.49%降低到2020年的89.78%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受新建电石等高耗能项目投产影响,全市能耗总量大幅增长,单位GDP能耗降幅未达目标。能耗双控工作在发展方式、责任落实、政策体系、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发展方式仍以能源资源为主,业结构偏重型化。乌海市作为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基地,六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6.6%、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99%十三五期末,能耗增量突破控制目标316.2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与下降目标相差10.8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高耗能、资源型产业,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呈现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特点,强度指标是全自治区平均水平的2.5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2倍。

  二是能双控责任落实不严格,政策体系不完善。在谋划发展、布局产业、引进项目过程中对能耗双控重视程度不足;未有效衔接节能审查与能耗双控目标,新建高耗能项目对能耗双控影响评估不足;能耗双控调控机制缺失,响应不及时、调控措施滞后。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制度不完善。

  三是节能工作基础能力不足。部分重点领域、重点用能单位、高耗能项目节能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能源、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服务业等领域节能监察处于空白,未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节能监察体系。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有效解决资源、能源、生态等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在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总要求下,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节能环保标准呈现从严从紧趋势,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压力较大,我市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为2030年前碳达峰打下良好基础,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是十四五时期节能工作的重要课题。作为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节能工作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控制度,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管理,有效增强能耗总量管理弹性,把节能降耗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着力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流通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大力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强化创新驱动,完善体制机制,执行法规标准,突出重点,系统推进,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能源消费总量合理控制,确保完成能耗强度约束性目标任务,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全市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节 主要目标

  2025年,能耗双控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有力,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重点行业能效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广,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的基本目标,力争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激励性目标;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合理区间,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章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节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

  严格两高项目准入管理。落实自治区《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内发改环资字〔2021209号)《关于修订〈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的通知》(内发改环资字〔20221128号)《内蒙古自治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管控目录》(内发改环资字〔20221127号)、《关于完善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政策保障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内发改环资字〔20221043号)等相关政策,严把招商项目落地,落实两个先进,达到双重标杆。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严格两高项目准入管理。对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产能和能耗置换、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区域削减等要求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严禁新建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后续国家和自治区对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相关政策有调整的,按照最新规定和要求执行。

  实行两高项目清单管理。全面实行在建、拟建、存量两高项目清单管理,推进分类处置,强化动态监管。全面梳理排查在建两高项目,不符合规定的坚决停批停建。科学评估、稳妥推进拟建两高项目,深挖存量两高项目节能减排潜力。严禁违规两高项目建设、运行,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

  第二节 有序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力度。加快退出钢铁、铁合金、电石、焦炭等行业限制类及以下产能,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持续巩固虚拟货币挖矿项目清理取缔成果。

  专栏1 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

  1.铁合金:25000千伏安及以下矿热炉(特种铁合金除外),原则上2022年底前全部退出。全市涉及淘汰落后铁合金企业8户,限制类产能22.4万吨。

  2.电石:30000千伏安以下矿热炉,原则上2022年底前全部退出。全计划淘汰退出电石产能94.3万吨。

  3.焦炭:炭化室高度小于6.0米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小于5.5米捣固焦炉、100万吨/年以下焦化项目,原则上2023底前全部退出。按照科学统筹、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形势提出年度淘汰退出计划。

  4.煤电:不具备供热改造条件的,单机5万千瓦及以下纯凝煤电机组、大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单机10万千瓦级及以下纯凝煤电机组和单机20万千瓦级及以下设计寿命期满的纯凝煤电机组,原则上2023年底前全部退出。

  5.虚拟货币挖矿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常态化监测,持续巩固清理取缔成效。

  第三节 构建绿色发展新动能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非煤产业占比合理、良性互动的绿色低碳发展产业格局。以产业园区绿色升级、余热余气、非常规水、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产业作为重点方向,发展清洁生产产业。广泛拓宽新能源场景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和运维服务业,建立并逐步壮大风、光、水、氢、储、用产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创建氢经济示范城市和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打造以可降解塑料、锂电池正负极和电解液、有机硅及光伏产业链下游、特种钢铁、碳纤维、颗粒硅等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基地,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进高端化材料基地建设。持续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构建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提升建筑、交通领域节能低碳水平,推广绿色建设和运营方式,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持绿色兴农、科技兴农、质量兴农,高起点谋划和推进一批特色农业项目,促进农业固碳增效。

  

  第四章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

  

  第一节 化工业领域节能

  坚持节约集约优先,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落实工业节能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措施。以焦化、化工、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全面开展节能诊断和能效评估,推动企业对标先进实施节能改造,改造后单位产品能耗力争达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加快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鼓励第三方机构在高耗能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持续推进典型流程工业能量系统优化、工业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加强工业低品位余热余压余气等回收利用,探索开展重点工艺流程、用能设备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节能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水平,鼓励园区建设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能效优化调控。定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能源审计、能效对标,构建能效提升长效机制。加大工业节能监察力度,完善常态化监察,强化监察结果应用,实现重点用能行业企业、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全覆盖。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降耗增效,加快形成绿色集约化生产方式。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创建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等价值)比2020年降低22%以上。

专栏2 工业领域节能

  持续推进典型流程工业能量系统优化;推动工业窑炉、锅炉、电机、泵、风机、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的节能改造;加强高温散料与液态熔渣余热、含尘废气余热、低品位余能等的回收利用;

  1.先进工艺技术流程节能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重点推广铁水一罐到底、近终形连铸直接轧制长寿高炉、新一代控扎控冷、超高强度钢热冲压成形、真空高压铸造、超高真空薄壁铸造经济炼焦配煤、干法熄焦等先进节能工艺技术流程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重点推广水泥流化床悬浮煅烧与流程再造技术、高固气比熟料煅烧、无球化粉磨、大推力多通道燃烧、玻璃窑炉富氧全氧燃烧及余热发电等先进节能工艺技术流程。

  2.重点用能设备节能

  电机系统:重点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高压变频调速、永磁涡流柔性传动、变频无变速风机、磁悬浮离心风机、电缸抽油机、冷却塔用混流式水轮机等新型节能技术设备。

  配电系统:重点推广特大功率高压变频变压器、三角形立体卷铁芯结构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有载调容调压、系统无功补偿及参数优化等新型节能技术设备。

  窑炉系统:重点推广可控热管式节能热处理炉富氧助燃、高效蓄热式燃烧、循环水系统防垢提效等新型节能技术设备。

  3.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节能。

  钢铁企业: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应用、烧结矿显热回收利用、副产煤气高值利用、高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转炉烟气余热回收、乏汽余热供暖等技术。

  铁合金企业:实施全密闭改造,推广矿热炉高温烟气净化回收利用。

  化工企业:鼓励使用生产过程中释放出的副产热能、压差能及回收可燃气体。加大蒸汽余热梯度利用、非稳态余热回收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推广普及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发电、制冷、供热及循环利用。

  第二节 强化能源领域节能

  加大能源统筹力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积极保障全市电力(热力)供应需求,支持煤电机组向高参数、大容量、超低排放机组升级,新建机组煤耗标准达到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稳妥有序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开展汽轮机通流改造、锅炉和汽轮机冷端余热深度利用改造、能量梯级利用改造,探索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推动平均供电煤耗持续下降,优化已投产热电联产机组运行。支持存量燃煤自备电厂实施新能源替代。加快推进终端电能替代,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热泵、电窑炉等清洁用能方式。推进海勃湾区清洁取暖(农区煤改电)工程。到2025年,全市力争完成煤电机组节能改造252万千瓦,其中2023年前完成160万千瓦,2024-2025年力争完成92万千瓦。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力争比2020年下降5%,并持续保持下降趋势。

  专栏3 煤电机组节能改造

  1.开展汽轮机通流改造。重点针对服役时间较长、通流效率低、热耗高的33万千瓦及以下等级亚临界机组,推广采用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技术,因厂制宜开展综合性、系统性节能改造,改造后供电煤耗力争达到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

  2.开展锅炉和汽轮机冷端余热深度利用改造。大力推广煤电机组冷端优化和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鼓励采取成熟适用的改造措施,提高机组运行真空,提升节能提效水平。鼓励现役机组开展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电机变频等综合节能改造。

  3.开展煤电机组能量梯级利用改造。鼓励有条件的机组结合实际情况对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与锅炉本体烟风系统、汽机热力系统等进行综合集成优化。

  4.探索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借鉴全国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示范项目成功经验,统筹衔接上下游设备供应能力和电力热力供需情况,探索开展对具备改造条件的亚临界煤电机组进行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

  5.优化已投产热电联产机组运行。鼓励对热电联产机组实施技术改造,充分回收利用电厂余热,降低供热成本,实现余热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节 推进建筑领域节能

  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发展装配式建筑。逐步推进实施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推广太阳能光伏分布式、一体化应用。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不断提高电气化普及率。结合实际积极推广热泵取暖、可再生能源供热、空气热能、工业余热回收等清洁低碳供暖,争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城镇建筑中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提高建筑行业对粉煤灰等固体废物的消纳能力,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培育绿色建材示范产品和示范企业。鼓励农区房屋建设项目执行节能及绿色建设标准,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到2025年,全市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新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达到75%、新建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达到72%

  第四节 推动交通领域节能

  积极推动运输结构转型和出行方式转变,强化碳排放控制,倡导绿色出行、低碳货运,促进结构性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严格执行老旧交通运输工具的报废、更新制度,提高燃油交通工具能效水平。加快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推广和使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氢能重卡逐步提高城市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比重。加快推进加气站、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推进网络货运、多式联动和甩箱运输发展,提高铁路承运比重,大力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加快建设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铁路专用线,提高铁路货运效率。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积极运用大数据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节能管理能力。扩大低能耗运输装备应用,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和落实节油、节气管理制度以及奖罚制度。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优化城市公交网络。2025年,全市公交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100%提升城市慢行出行品质,规范发展共享单车,鼓励公众选择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第五节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

  加强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统计调查和名录库建设,完善统计工作体系和人员配备,增强统计业务能力,开展统计数据质量会审和抽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引导全市各公共机构绿色办公。鼓励各公共机构积极推广节能高效的办公设备,合理使用空调、电梯等耗能设备,加强单位会议室、机关餐厅、办公场所照明管理,充分采用自然光,大力推广高效照明光源。开展公共机构绿色化改造。鼓励各公共机构依靠市场手段采用能源托管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开展节能设施设备改造,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将节约型机关创建作为推动节能降碳、厉行节约的重要载体,完善创建指标,丰富创建内容,不断提升创建质量和数量;继续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强化干部职工节约环保意识,生活中带头使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持续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80%以上党政机关创建成为节约型机关;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比2020年降低6%,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2020年降低5%

  第六节 推动商贸流通领域节能

  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适当调整经营和办公场所温度和照明亮度,细化能耗设备使用管理,加强设备检查维护,降低额外损耗。推广高效节能设施设备应用和改造升级,加快老旧高耗能设备淘汰。健全落实经营企业节能降耗制度。扩大绿色商场创建范围,打造一批绿色商贸流通主体。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采用建筑节能技术、利用清洁能源、建设和改造绿色仓储设施。建立健全餐饮业节约化发展模式,执行绿色餐饮标准,推进餐饮节约常态化。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实施绿色采购、绿色加工、绿色运输等供应链管理模式。推广绿色包装替代使用,开展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引导企业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塑料袋,探索塑料用品减量化鼓励措施。

  

  第五章 大力优化能源结构

  

  第一节 推动新能源稳步发展

  坚持集中和分布开发并重,实施新能源倍增工程,推动新能源稳步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强化与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等周边区域合作,共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鼓励在采煤沉陷区、露天矿排土场推进光伏+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推进新能源分布式开发,推动海勃湾区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鼓励乌达区和海南区逐步开发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达到4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

  第二节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实施灵活电网工程,大力提升电源灵活性,优化升级电网网架,建立灵活调度机制,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广新能源+储能建设模式,新建新能源电站按照不低于装机容量15%2小时)配置储能,鼓励存量新能源电站配置储能设施。加快海南500千伏变电站建设进度,积极推动恩和、红泥湾等220千伏和龙游湾、东风等110千伏变电站的改扩建,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推进并网自备煤电机组全部参与系统调峰,并具有不低于20%机组额定容量的调峰能力。加快推进智能化电力调度,提升大电网运行调度水平,建立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调度运行体系。积极推动绿电替代,以低碳园区为试点,先行示范建设零碳或近零碳园区,带动乌达、海勃湾区逐步实现绿电替代,进而辐射周边园区。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达到20%以上,力争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激励性消纳权重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

  第三节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集约高效保护性开发煤炭资源,推广煤炭开采和原煤洗选加工先进技术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煤炭采选行业能效水平。以能源消费转型为导向,实施再电气化工程,稳步推进清洁取暖,严控煤炭消费增长。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煤电机组,支持关小上大按照应改尽改原则,推进存量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落实气化内蒙古行动,推进行政区、工业园区供气支线和大工业用户供气专线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区区通气。推进垃圾焚烧发电等多种形式的生物质能综合应用。

  

  第六章 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体系和配套政策

  

  第一节 严格执行节能法规标准

  严格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工业节能监察办法》等自治区节能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自治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标准。实施两高行业标准化提升行动,发挥标准作用,倒逼两高行业能效提升。新上高耗能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规划、产业政策,按照两个先进(工艺技术装备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产品设计能效须达到国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先进值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要求,认真执行项目建设能耗强度标杆引导机制,全面提高高耗能项目节能审查标准,强化新上项目对地区能耗双控特别是能耗强度的影响评估,切实做好项目节能审查与能耗强度约束性目标的衔接。合理保障低能耗强度优质项目用能需求,有效化解高能耗强度项目对地区能耗强度的影响。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总量控制等弹性管理政策,积极争取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指标单列范围。对能耗双控形势严峻、能耗强度目标完成进度严重滞后的区,实行新建高能耗强度项目节能审查缓批限批。健全完善区域能评制度,推进海南区区域节能评估试点建设。严格项目节能验收管理。

  第二节 完善能耗双控目标设置和预算管理

  完善能耗双控目标设置,优化目标分解方式。以能源产出率为重要依据,科学合理分解下达各区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做好各区单位GDP能耗与全市能耗强度目标平衡衔接。各区根据下达的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结合GDP增长目标,合理确定能耗总量控制目标,能耗总量目标为预期性指标,经济增速超过预期目标的区可相应调整能耗总量目标。

  深化用能预算精细化管理,坚决遏制无序用能,促进用能要素高质量优化配置。以能耗强度为核心,健全用能预算管理体系,一、二、三产单位增加值能耗与全社会单位GDP能耗平衡衔接,规上工业重点用能企业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平衡衔接,十四五拟投产达产重点用能项目单位增加值能耗与地区新上项目能耗强度标杆值平衡衔接。依法依规推动企业节能改造、稳步实施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有效拓展用能空间,将能耗指标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保障重点项目用能需求。各区结合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编制与全市衔接的用能预算管理方案。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能,充分保障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非两高行业用能,有效控制单位增加值能耗高的两高行业用能。落实自治区能耗产出综合效益评价制度,引导产业布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优化能耗双控监测预警和评价考核

  优化能耗双控监测预警和评价考核频次,统筹考虑经济运行跨周期因素,落实自治区季度监测、半年研判、年度评价、中期评估、五年考核制度。有效增强监测预警的灵活性,加强对高预警等级地区的窗口指导;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监测核查。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考核,提高能耗强度降低指标考核权重;实行能耗总量控制弹性考核,合理设置能耗总量控制指标考核权重。做好原料用能数据统计填报指导工作,引导用能单位持续提升原料用能效率,严格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双控考核等政策。

  第四节 完善价格财税金融政策

  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促进节能的能源价格政策。严格执行能耗超限额惩罚性电价和淘汰类、限制类、鼓励类产能差别电价政策;严格执行高耗能行业电价政策和电力市场交易政策;全面清理取消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10千伏及以上高耗能行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对高耗能行业限制类产能(装置)用电继续实行惩罚性交易电价;自治区确定的高耗能行业用电企业交易电价上浮不受限制。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倒逼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提升、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充分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自治区专项发展资金、碳达峰碳中和基金等渠道,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创新以奖代补等资金支持方式,有效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加大对节能改造、综合能效提升、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重大节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等节能重点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全面落实有利于节能降耗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严格落实绿色信贷指引、能效信贷等制度,完善绿色信贷统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公司债券。

  第五节 探索推行节能市场化机制

  加强节能量指标统筹,探索节能量指标有偿收储制度,按照国家用能权交易统一部署自治区工作安排,结合实际适时研究推进用能权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培育大型综合性节能服务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以环境监测、产品认证、评估审计等重点方向,促进绿色服务业发展。支持园区、城镇节能服务整体打包、集中诊断、系统优化,落实节能服务产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税收优惠。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效提升需求侧响应、用电节约管理能力。

  

  章 加强能耗双控基础能力建设

  

  第一节 完善能源计量和规范统计

  加强能源计量工作落实能源计量监管体系、健全能源计量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强化用能单位计量主体责任,加强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能源计量基础设施。加强统计能力建设,规范能源统计工作机制,确保统计数据全面真实客观。加强能源统计队伍建设和信息化体系建设,充实基层能源统计人员力量。

  第二节 强化常态化节能监察

  落实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情况常态化监察机制,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能行为,强化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惩戒、阶梯电价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对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的行为进行公开通报,加强督促整改。探索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节能监察工作机制,合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完善节能监察体系加快推进节能信用体系建设。

  第三节 践行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广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继续加强普法宣传,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低碳社会风尚。加强对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及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积极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绿色低碳产品,引导绿色消费理念。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和休闲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公益组织作用,发展节能减排公益事业,推动形成多方联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推进机制,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浓厚氛围,引导公众自觉履行节能减排责任。

  

  章 强化能耗双控责任落实

  

  第一节 压实各区能耗双控目标责任

  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各区人民政府对本地区能耗双控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把能耗双控摆在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将能耗双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坚持节能优先、量能而行,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本地区能耗双控年度工作计划,抓好组织实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标准、市场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完善政策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强化管理措施,确保完成全市下达的能耗双控约束性目标任务。

  强化监督考核。组织开展各区十四五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各区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加强激励,对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次的区予以通报表扬,对节能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地区加强督促指导,对未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的区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节 落实部门行业节能监管责任

  重点用能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节能的要求,结合职能职责切实做好本领域、本行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加强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建设与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衔接,强化能耗双控目标引领倒逼作用,形成政策合力。市统计局要切实做好能耗双控计保障,加强统计分析,及时提供能耗双控相关统计数据。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细化任务分工,开展能耗双控形势研判和重大问题会商,有关情况及时向市委和政府报告。

  第三节 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主体责任

  重点用能单位要切实履行法定节能主体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节能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措施,加快节能技术改造,主动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深入挖掘节能潜力。自觉接受属地节能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确保完成地方节能主管部门下达的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

  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是必须严守的硬约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各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能耗双控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能耗双控决策部署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要求,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能耗双控的关系,以鲜明的态度、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切实抓好能耗双控工作,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能耗双控约束性目标任务。

关闭
打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8992631,邮箱:whdsj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