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治担当 坚守人民立场 ——我市推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03 10:41:52 作者:刘丽梅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退役军人应急救援突击队接收搬运捐赠物资。 (资料图)

  军休干部张凤谦向武警中队战士讲述自己当兵时的故事。 (马媛 摄)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三个体系”,坚持就业安置、优待褒扬、权益维护、服务管理“四轮驱动”,推动行政部门、服务体系、社会力量“三驾马车”同向发力,进一步推进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激励退役军人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实现全市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

  加强政治引领,引导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我市加强对退役军人的政治引领,增强退役军人党员的思想政治意识,引导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永远跟党走。

  全市退役军人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始于新的职能机构重组布局。从2019年1月挂牌运行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年”活动和退役军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试点工作,在基层搭建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退役军人党建工作平台,引领带动退役军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常态化开展各级各类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先进工作者等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建功新时代。

  全市制定完善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市、区、镇(街道)建立分层级常态化联系制度,形成了“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联系机制,常态化开展沟通联系、感情联络、心理疏导、思想引导等工作,激发广大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近400名退役军人自发组成“退役军人抗击疫情应急救援突击队”,积极参与抢运物资、封控值勤等任务,马风清、郝磊等10余名退役军人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为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免费送餐,体现了退役军人的社会担当,传递了正能量。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战场,退役军人扎根基层、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刘哲、海南区赛汗乌素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廷的先进事迹已广为人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市深入开展“最美退役军人”评选表彰活动,田晓明、史建强被评为2021年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开展了“老兵永远跟党走”作品征集活动和《党的退役军人发展历程》专题电视访谈;建党百年之际,制作了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唱支山歌给党听》微视频。此外,我市还整合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志愿者力量,组建了市及三区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举行了2020年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张廷同志先进事迹发布仪式。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力开展“政策法规落实年”活动,强化退役军人政策落实,多种形式宣传贯彻 《退役军人保障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水平,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党员承诺事项26项,已办结12项。

  提升保障能力,服务体系从有到优

  从有到优、从量到质的跨越转变,是我市退役军人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真实写照。

  退役军人事业和双拥工作相关内容被列入我市“十四五”规划;将市烈士纪念广场二期、国防教育公园、优抚医院、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场所、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帮扶等项目,列为退役军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

  我市强化顶层设计,为全市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全市共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96个。其中市、区共设立4个,镇(街道)共设立20个,村(社区)共设立72个。9个村(社区)因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少于30人未设服务站,但明确专人负责。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办公室、活动室等场所达到40639平方米。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我市严格落实上级关于基层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标准,夯实工作基础。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对退役军人实行属地管理,及时、动态掌握辖区退役军人的诉求,进行有效化解,发挥了凝聚人心的“吸铁石”作用。

  我市积极推动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开展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

  坚守人民立场,满腔热忱为退役军人办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退役军人安置、伤病残军人移交、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等工作。

  守初心、担使命。我市满腔热忱为退役军人办实事,一项项举措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

  今年以来,全市举办了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承训机构牌匾颁发仪式,积极推进“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项目的实施,65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举办5场专场招聘会,58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2117个,达成就业意向46人。积极挖掘优质岗位,推行“教培优先、岗位跟进”服务,推荐52名退役军人参加辅警招录,推荐2名退役军人参加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招聘。大力推进“阳光安置”,着力做好随军家属、军转干部和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

  积极落实集体转制人员落户工作,为103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办理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开通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缴费窗口,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应缴尽缴。到目前,共受理2100人,初审通过2041人,养老保险已办结1987人。

  今年“七一”前夕,对72名烈属、困难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和模范退役军人等进行集中慰问,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总值33700元。开展“情暖老兵·关爱帮扶”公益行动,为4名困难老退役军人申请救助资金,为1名困难退役军人子女申请助医资金,共发放资金1.98万元。

  我市探索建立协同关爱帮扶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完善退役军人重大疾病定向救助捐款机制,积极筹划推动退役军人帮扶救援基金项目落地。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双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一项项双拥优待褒扬政策落地见效——

  我市目前已悬挂光荣牌10589块,为326名符合条件的乌海籍退役军人、烈属、军队离退休干部办理了公交“双拥卡”。开展“少年军校”“军民共建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推行‘四尊崇’,实施‘五关爱’,注重‘六必访’”工作,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营造尊重关爱功臣模范的浓厚社会氛围。2021年上半年,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和医疗保障资金651万元。健全完善双拥工作区域协调机制,建立军地互提要求、互办实事“双清单”,着力解决部队官兵“三后”问题。认真开展评残对象数据审定,加强康复辅助器具配备,保障残疾军人合法权益。

  2020年乌海市第八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同时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8992631,邮箱:whdsj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