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开学季学生扎堆配眼镜 谨防近视低龄化
发布时间:2020-08-21 15:44:00 作者:张丽阳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新学期即将开始,我市各大医院眼科门诊和眼镜店却先于学校一步,迎来了大量学生。记者了解到,由于用眼不当以及电子产品使用过度等因素,“小眼镜”扎堆现象普遍。

  “眼镜族”呈现低龄化

  日前,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医院发现,眼科门诊、验光配镜部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父母陪着验光、配镜的孩子。

  小患者们有的在验光,有的在排队等候,还有的在配镜柜前选择合适的镜框。

  在海区人民路一家眼镜店里,海区一小的学生小范刚验光结束,得知自己视力下降,他很烦闷:“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戴眼镜,我是近视加散光。今年因为上网课的缘故,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我的度数又增加了。虽然不想戴眼镜,但是看东西太模糊了。我妈妈让我补充维生素A,多吃各种蔬菜,说是可以矫正轻度近视。”

  在这家眼镜店,还有几名学生也正等待验光、配镜。

  店员王女士告诉记者,每逢新学期开学,眼镜店的生意就特别好,“有检测视力的,有近视度数增加更换新眼镜的。特别是今年,我们店里来了好几个半年前刚配了眼镜的熟面孔,虽然间隔时间不长,但他们近视度数增高得很快,所以又来更换眼镜了。”王女士说。

  市人民医院眼科医生吕洁告诉记者,今年受疫情影响,学生上网课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较长,加上暑假期间,孩子不良的用眼习惯等,近视的小患者增多。“以前,我这里接诊的近视小患者,年龄最小也上小学了,但今年甚至有一些五六岁的幼儿,近视低龄化较为严重。”吕洁说。

  国家卫健委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不良习惯或为主因

  生动活泼的音乐、色彩鲜艳的画面,手机、ipad、电脑、电视等一系列电子产品轻而易举就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商场、餐厅、公交车等公共场所不难看到,抱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的孩子不在少数。

  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5岁的女儿现在看东西已经开始眯眼,看电视要离近才看得清。“带她去医院检查,孩子的视力已经开始下降。平时我们忙起来顾不上管她,她每天不是电视就是手机,一天几个钟头就盯着这些电子产品,太损伤视力。”李女士无奈地说。

  “在我们的日常询问中也可以发现,目前儿童青少年的家庭作业普遍偏多,完成作业的时间自然也长,如果写作业效率不高,很可能做作业到深夜,再加上睡眠时间不足,很容易导致近视。”吕洁说。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以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包括连续用眼过度、阅读场所光线不足、写字姿势不正确、不注意用眼卫生及保健等。如今,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涌现,家长监管不到位,加之孩子自控力不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最终导致近视或其他视力问题。

  良好用眼习惯很重要

  随着电子产品普遍流行,既然离不开电子产品,为了用眼健康,许多“眼镜族”会选择防蓝光的镜片,于是,宣称可以有效阻挡电子产品发出的短波蓝光、保护视力改善疲劳的抗蓝光眼镜火了。

  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眼镜店,店内均销售防蓝光眼镜。一家眼镜店的销售员告诉记者,近两年,防蓝光眼镜很受上班族和家长欢迎。

  “长时间接触蓝光确实有害,有害蓝光也确实该防。但如果不是每天长时间(6小时以上)盯着手机或电脑看,并不一定要使用防蓝光眼镜。尤其不建议16岁以下的青少年使用。因为16岁以下的青少年眼睛还没有发育完全,防蓝光眼镜会阻断适合眼睛发育的部分光波。”吕洁说。

  吕洁表示,相比盲目配镜,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更为重要。“家长对青少年佩戴眼镜还存在一定误区,比如近视、弱视、斜视等屈光不正,如果不及时干预,一旦发展成高度近视,很可能带来很多并发症,如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等。”

  吕洁提醒家长,孩子5岁前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尽量不要接触电子产品,保护好视力。她建议,青少年应减少近距离用眼,阅读或书写应保持正确的姿势,眼与读物保持约33厘米距离,周围光线不要太强或太弱;青少年要坚持做眼保健操,以增强眼周的血液循环,消除眼部疲劳;控制使用手机和电脑次数、时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望远;青少年儿童应当每半年到正规医院做一次眼睛及视力检查,出现异常应当及时进行人工干预和矫正,以免视力下降。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政府网 乌海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网站维护电话:0473-8992631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
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