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我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24.7%;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9.1亿元,同比增长17.5%;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29.3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3%。
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双百亿工程和企业素质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支柱产业持续壮大,5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26%。煤化工、氯碱化工基地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榕鑫、西部、佳鑫等百万吨焦化项目建成投产,华油、中联化工、盛远塑胶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重点项目抓紧建设,PVC软制品、煤焦油精制、丙炔醇及系列制药等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神华焦炉煤气制甲醇、煤矸石发电和东孚水泥改性粉煤灰、双清煤矸石制砖项目顺利实施。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通达运通电涡流缓速器和西来峰机械制造公司全自动托辊生产线、大型矿用皮带机及矿山设备维修项目开工建设。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实施经济开发区黄河取水、石大门沟水库引水、固废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了开发区道路亮化、绿化、交通设施设置和海惠支线、神华广场周边道路新建改造工程,西来峰、拉僧庙两个特勤消防站投入使用;拆除园区内15户关闭取缔企业的厂房和生产设施,收储土地19.6万平方米,工业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海南经济开发区被列为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水电油气等保障供应能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水源地取水工程开工建设,扩建卧龙岗220千伏变电站,实施重点供电工程13项,新建改造加油、加气站10座。地区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海南至海勃湾、乌达城际快速通道和恩格尔互通立交桥建成通车,海南至乌达重载公路开工建设,拓宽了高速公路宁蒙界、海南出入口和109国道连接线收费站,新建矿区道路10.6公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进项目49个,到位资金69.6亿元,同比增长15.8%。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多渠道筹资3.6亿元,新修棚户区安置区外环路2.6公里,完成城区公乌素街、西卓子山街等7条街路人行道铺装和路灯安装工程,铺设给水管网8.5公里,新建换热站3座,城区分区域供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六五四热源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实施了巴彦乌素街、黄河路、海拉路、广场周边建筑物立面改造和亮化工程,建成区人民公园,完成恩格尔河、城区北出口和公乌素街、海拉路等主要街路景观绿化工程,改造公安分局东、人民医院南等4个街头游园,城区绿化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9.4%;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新增建筑面积72.2万平方米。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编制完成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了以美化市容市貌、规范交通秩序、清理违章建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强,公乌素镇改造提升区整治成效明显,改造新建利民路、建设街等7条街路,铺设给排水管网13公里,整修居民区房屋外观2000户,建成公乌素热源厂一期工程,铺设供热管网4.8公里;西卓子山地区改造了主街道,建成街心游园。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如意俊安物流园、广东塑料交易所西部交收仓、隆信祥物流园进展顺利;金和泰、银泰广场和明达花园、海丰花园等一批高层商住小区加快推进,百盛购物中心、恒鼎酒店、海南移动公司综合服务楼投入使用,中国银行落户海南,小型汽车4S店开工建设,满巴拉僧庙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太阳神酒店晋升为三星级酒店。
农业农区工作稳步发展。投资2400多万元,改造扬水泵站3座,维修灌溉渠系3.6公里,建成巴音陶亥镇区道路和5条村级公路,实施了集中供水工程,完成巴音宝大型沼气项目。以阳光田宇、红墩绿源、巴音宝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葡萄、无公害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75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987亩。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贷款贴息等8个扶贫开发项目,开展了耕地延包、完善草原双权一制和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全年培训转移农区劳动力5591人次,流转土地2050亩。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电石、铁合金、石灰石企业10户,淘汰落后产能108.9万吨。深入推进企业清洁文明生产,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突出抓好23个减排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大力开展露采煤矿、洗煤、白灰等重点行业环保达标专项整治,深入实施余热利用311工程和蓝天工程,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全年削减二氧化硫965.5吨、化学需氧量54.7吨、氮氧化物1843.9吨、氨氮5.3吨,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预计达到230天。生态建设成果不断扩大,建成党员先锋林和公乌素乌珠林沟生态公园,建立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和牧草良种补贴机制,完成禁牧搬迁103户,人工造林1756亩,义务植树37万株。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积极落实扩大就业政策,建成市场型创业孵化基地,全年累计新增就业2508人,普惠制就业培训306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96.5万元、失业保险金466.7万元。将1428名符合条件的五七工和征迁居民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落实原海勃湾矿业公司、市属国有企业破产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和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补贴945万元,启动实施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弱势群体救助帮扶力度不断加大,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优待金、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五保对象、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建立全市首个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为1950名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为2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累计发放各类救助救济补贴资金3390万元,为289名农民工追还拖欠工资121.3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序推进,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8115套,搬迁安置煤矿棚户区居民2028户。完成天然气入户4070户,开通城区和巴音陶亥镇区至渡口公交线路,建成6个便民蔬菜直销店。惠民一卡通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发放粮食直补、家电下乡、退耕还林等补贴694.15万元,减免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各项费用434.36万元,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32.55万元。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1325元、9719元,同比增长10%和13%。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企业科技创新和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建成神华、黑猫、海化3家自治区级企业科技研发中心,促成泰和焦化、海亮塑胶等8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院地合作,黑猫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办理群众网上诉求272件,建成部门网站22个,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安工程第一阶段任务基本完成,累计投资7400万元,建成6所学校4万多平方米校舍,区第一幼儿园、德顺幼儿园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成了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和校长职级制度改革,安排专项资金奖励骨干教师。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建成区文体中心、图书馆和巴音陶亥、公乌素、拉僧庙镇文化站,档案馆书画院开工建设。人才工作不断加强,公开招聘了30名医疗专业人员,接收88名大学生志愿者和村官到基层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稳步推进,建成区人民医院门诊楼和拉僧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乳粉、地沟油和公共经营场所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婴幼儿早期发展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有序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工作,民族宗教、国防教育、人民武装、人防、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我区被评为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拉僧仲华苑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成功承办全市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陕甘宁蒙四省(区)毗邻县(市、区、旗)政协第二十七次联谊会和自治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大力推行三三制工作方式,公务员执政为民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01件;主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的联系,深入实施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我区被命名为自治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加强社区建设,建成了拉僧仲新苑、华苑、公乌素利民等 5 个社区服务中心和巴音陶亥镇2个村级服务中心。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深入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加强财政性投资固定资产的审批和管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全面启动六五普法,深入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集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大力开展社会治安集中打击整治夏季攻势和保平安、促合谐百日攻坚活动,实施了城区、经济开发区和中小学校幼儿园科技防控工程;严厉打击违法非法建设生产行为,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化企业和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政府网 乌海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网站维护电话:0473-8992631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
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