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2011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2-09-22 00:00:00 作者:暂无  来源: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我市经济和城市转型、打造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对于开创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意义重大。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完成475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22%, 完成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完成2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达到22260元;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达到10580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亿元,增长18%;节能减排、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扩总量、调结构为中心任务,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以增量促调整,以调整促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快打造“一城两基地”。推动自治区西部精细化工城建设,着力促进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融合互促,产业链相互衔接。重点打造以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和循环发展为纽带的精细化工产业链,构建精、细、深的加工体系。加快推进东源科技1,4-丁二醇、恒业成有机硅、腾龙精细化工、东北制药、西部锆业、明海锆业等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两大基地”建设水平,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煤焦化生产、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及全国最大的PVC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开工建设佳鑫、华信等重介洗煤项目,建成宏阳、家景等7个百万吨级焦化项目,加快华油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神华22万吨硝铵等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抓好中联化工50万吨PVC、40万吨烧碱、80万吨电石、100万吨白灰和盛远8万吨PVC软制品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多元,积极发展非煤、非资源型产业,突出抓好包钢万腾钢铁节能技改、陕汽5万辆天然气重卡汽车、庞大专用汽车改造、蒙达一期30万条轮胎、斯凯夫高档油漆、隆兴佰鸿科技LED节能照明二期等产业转型项目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入推动“两化融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发挥中试平台作用,积极支持宜化、君正等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我市被列为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推进神华乌海能源、乌海化工、君正科技、内蒙宜化、黄河工贸5家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

  三是狠抓企业素质提升。扎实开展企业素质提升工程,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全面提升企业内在发展能力和外部竞争能力,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使全市企业素质明显提升。积极扶持乌海化工、君正科技等企业尽快上市。

  四是继续加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西来峰工业园区南区建设。新建千里山工业园区、君正集团、蓝星玻璃公司铁路专用线。围绕化工企业下游产品开发,重点配套完善供水、供电、供气、路网等相关设施。高起点设计西来峰工业园区南区产业体系,高水平规划园区功能布局,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引领区域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

  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对接在谈项目,确保尽快开工建设,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主动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引进配套服务的深加工项目和非资源型产业转型项目,力争将我市建成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做好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争取年内引进到位资金185亿元。

  六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密切关注和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经济平稳运行。认真落实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各项措施,培育和引进中小企业,鼓励协作配套,引导集中布局,加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积极做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相关工作,在产业布局、产业协作、政策协同、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沟通联系,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二)以乌海湖形成为契机,精心打造滨水宜居城市

  着眼于打造滨水宜居城市,配合自治区编制完成《乌海及周边地区城镇总体规划》,高标准完成重点区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环湖景观规划等专项规划。围绕环湖开发建设,加快启动乌海湖及周边绿地、水系、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个城区向乌海湖靠拢,实现适度集中、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滨河一期功能,启动中心商业区建设,完成神华研发中心综合楼、五星级酒店等续建项目,新建市质量计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市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加快推进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库区征地拆迁、规划工作,继续建设黄河护岸工程,全面启动滨河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水系,改造完成甘德尔河景观二期工程,实施环海勃湾水系工程。加大三区城市棚户区拆迁改造力度,新建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启动海勃湾区海北新城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供热站34座、配水厂4座,新打水源井33眼,铺设给排水管网96公里。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海勃湾区狮城街、乌达区滨河大道、海南区经七路等22条街路新建改造,开工建设110国道黄河大桥、跨乌海湖大桥、海南至乌达货运重载通道和海南至拉僧庙二级公路,建成海南区黄河路互通立交桥。

  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市植物园和海南区人民公园改造,建成开放东外滩公园。大力开展街路、园区企业、住宅小区、机关单位等绿化美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地面积58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重点抓好沿河、沿路、沿山、沿边等绿化景观建设,抓好库区护岸林、甘德尔山东坡绿化、乌阿边界乌兰布和沙漠锁边林带等28项绿化工作,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对集贸市场、居民区、街路死角、拆迁改造区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解决好商业区便道、街路两侧车辆乱停乱放问题,集中实施重点路段、区域、大型建筑亮化装饰工程。严厉打击损毁、偷盗公共服务设施行为。加强争做文明市民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自觉维护城市形象,努力营造整洁优美、秩序井然的城市环境。

  (三)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促进第三产业提质增效

  不断完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海勃湾物流园、呼铁众利、如意俊安、同洲物流园二期、锦达物流园建设,建成广东塑料交易所物流交收仓储中心。依托货运重载通道,突出抓好集汽车维修、货物配送、运输仓储于一体的公路物流业发展,积极推动二十五公里地区多功能物流园等一批物流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维多利财富广场和九龙国际广场,建成通用时代广场、万锦商厦。加快发展金融业,积极引进包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力争成为自治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突出抓好旅游业发展,制定出台旅游业发展规划和鼓励政策,加快推进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建设,做好龙游湾湿地公园开发和乌海湖旅游项目前期工作,乌海博物馆年内投入使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新型消费业态,提高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水平,增强区域辐射力和竞争力。继续推动“数字乌海”建设,组织实施应急管理、便民服务、社会治安和数字城管等一系列信息化应用项目。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行业,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方便居民群众生活。

  (四)以落实政策措施为依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配套政策,促进农区居民向城市有序流动,引导进城农区居民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共创共享现代城市文明。通过信贷贴息、社保优惠、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农区劳动力就业,提高农区居民非农收入,年内转移农区居民9000人。加快农区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加大对葡萄、蔬菜、花卉苗木产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支持市农业科技示范园、汉森葡萄酒庄、吉奥尼葡萄酒庄等一批龙头企业尽快做大做强。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全力实施“菜篮子”工程,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蔬菜基地和市场建设,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努力缓解居民吃菜贵问题,“十二五”期末蔬菜自给率达到50%。

  (五)以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为重点,着力改善地区发展环境

  加大现有能耗企业节能管理力度,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工作。加快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乌达、海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严把环保、用能准入关,继续保持项目环评、能评执行率和“三同时”率100%。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综合整治,重点抓好石灰石开采、煤矸石、劣质煤等固废污染和露天开采污染治理,有效缓解矿山企业二次污染问题。坚持节约集约发展,积极引进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利用技术,重点抓好粉煤灰、电石渣、煤矸石、焦炉煤气等固废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开工建设赛马二期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配套低温余热发电等综合利用项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争取将我市列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加强对土地利用状况评价与分析,进一步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强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深入推进新一轮“蓝天工程”和二氧化硫达标专项整治行动,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5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下降10%,二氧化硫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进一步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化企业、建筑工地、消防、交通等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加快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六)以解决就业社保住房为突破口,推动民生工作达到新水平

  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库区移民、残疾人、低保人群、计生困难户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00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个,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对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区居民等群体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建成14个创业实训基地和孵化基地,年内培训1万人次。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决策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据国家政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10%左右。做好“五七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收尾工作,消除“零社保”家庭。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启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7%和70%以上。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全部纳入生育保险统筹。继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优抚对象保障标准。发放专项资金补贴卡,加大贫困居民在取暖、购房、入学等方面的救助力度。启动实施“金保工程”和市民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社会保障基础数据网上运行和医疗基本信息“一卡通”运行。进一步提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60岁以上老年人公交补贴增至100元。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年内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8.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棚户区改造住房7529户、公共租赁住房1300户、廉租房1300户、限价房500户,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启动“听力无障碍市”创建工作,建成市儿童福利院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加快推进社区建设,新改扩建社区23个。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增加公交站点和班次,开通海勃湾至蒙西和海南城区公交线路,逐步延伸乌达至乌斯太、海南至棋盘井公交线路,方便群众出行。新建乌海客运枢纽站,组建乌达、海南公交公司,实现市内公交一体化。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稳定物价。

  (七)以加强书法城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和普及,完善书法家引进、培训和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书法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建设老中青少梯次发展的书法人才队伍。加快推进乌海书画院建设。加强书法文化对外交流,继续开展“乌海书法万里行”活动,积极举办第二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和全国产业职工书法艺术节等有影响力的书法会展,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乌海书法城品牌影响力。规划建设书法产品交易中心和书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建乌达区文化产业园区。大力促进书法理论探讨、创新及书法品评、鉴赏,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促进文房四宝、文博会展、书画奇石印章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摄影、赛车、藏獒、信鸽、地方工艺品等产业。将书法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逐步用书法艺术规范和美化公共服务场所牌匾,城区主要出入地段设立鲜明的书法文化标志,在广场、主要街道、重点企业和重要窗口服务单位等场所设置具有书法特色的文化景观,三区各建一条书法文化特色街路。结合乌海湖和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开发建设,推动书法文化、草原文化、黄河文化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内涵和品位,逐步将我市打造成为文化旅游城市。   

  (八)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结合标准化学校建设,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改扩建校舍3.74万平方米,建成市十中报告厅、教学楼和蒙古族中学生活服务楼,开工建设蒙古族中学教学楼、市十中体育馆和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加大对薄弱学校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市区财政预算,设立幼儿园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多渠道筹资新建10所标准化幼儿园。对公办普通高中教育、民族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实行全免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结合我市产业特点和用工需求,推动乌海学院和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企业开展定向培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发展水平。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监控系统建设。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切实保护学生安全。抓好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引进和培养,满足本地发展需求。加快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建成市人民医院内科楼和市妇儿医疗预防保健中心,启动建设精神卫生中心综合楼,新购置一批先进医疗设备。扎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培育广播电影电视文化发展,投入2000万元完成广电设备系统化、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十城联创”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海南区举办第三届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支持群众文化艺术团体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承办区内外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全市运动会,提高体育场馆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城市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进“科技防控城市”和“平安乌海”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信访矛盾排查化解,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机制,及时妥善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深入推进“食品放心城市”建设,切实保障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双拥优抚、侨务外事、气象、防震减灾、无线电管理等工作。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切实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行为准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扩大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形式。提高服务意识,建设效能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调整优化机构设置,把政府的主要精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集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力度,继续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效能建设,严格行政问责,切实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和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拓展网上审批服务,提升在线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廉洁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部门行业不正之风。教育和引导广大公务员紧紧围绕职能职责和工作目标,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始终保持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政府网 乌海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网站维护电话:0473-8992631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
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