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脱贫路上,基层力量在闪光——海南区巴音陶亥镇驻村扶贫一线党员群像
发布时间:2019-05-13 17:45:16 作者: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海南区巴音陶亥镇是我市典型的农区,几十年来,农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过着“土里刨食,看天吃饭”的生活。有些人家因病、因学在贫困线上挣扎多年,还有不少人家满足于基本温饱,哪怕家里“拉了饥荒”也不愿依靠双手勤劳致富。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海南区向这里6个行政村的23个村民小组派驻了主抓扶贫的第一书记和扶贫专干团队,他们牢记入党誓言,勇挑责任重担,把希望播撒进田野,用汗水浇灌大地,让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让农区居民展露幸福笑脸。

渡口村杨云:苦干实干  做百姓的贴心人



杨云(右)到村民王三女家了解新建房屋进展情况。(颜慧 摄)

    在巴音陶亥镇,109国道和310省道在渡口村边交汇而过,运输繁忙的大型车辆不断发出隆隆的声响,带给村庄喧嚣的同时,也带来了希望。

    村口,第一书记杨云来到“渡口村服务区扶贫建设项目”现场,看着眼前宽阔的场地和川流不息的车辆,他心中又一次描绘起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蓝图。

    “这里是内蒙古和宁夏的交界处,运输车辆不断往来,常常会停靠在路边休息或者修理,不安全,也影响交通秩序。我们要在这里新建一处成规模的服务区,集停车、住宿、加油、休息、物流、仓储、修理等服务为一体,建成后可带动我们村和周边村的经济发展,盈利给村民分红,还可带动100多人就业。”杨云告诉记者,项目以村里的龙头企业领头发展,目前已经立项,正在争取各级资金进场。“大家伙儿都盼着项目早早建成,我和他们心情一个样儿。”杨云笑着说。

    比起其他村的第一书记,2018年8月才“进村”的杨云显得有些“自卑”。“我来得晚,刚开始对扶贫工作并不熟悉,要尽快尽早熟练掌握各种政策知识,才能帮村民解决问题。不然村民问我政策,我答不上来,信任感首先就没了。”为了熟悉政策、了解村民,驻村伊始,杨云常常家也顾不得回,夜里在办公室看材料,白天挨家逐户走访。一次,上级领导来村里检查工作,看见杨云笑着对他说:“小杨啊,你这是几天没回家了,胡子该刮了,衣服也有味儿了,抽时间回家歇息一下吧。”说得杨云一脸的不好意思。

    这段时间,村中正忙着危房改造,村民王三女一家即将住上新房的事儿很让杨云开心。王三女老两口今年都已年过八旬,儿子早年去世,儿媳离家出走,年幼的孙子一直跟着他们生活,家庭很贫困。去年秋年,两场大雨让王三女家住了28年的旧房成了危房,由于涉及房屋权属问题,家中还有行动不便的瘫痪老人,王三女起初并不愿意搬家。

    了解到王三女家的情况后,杨云多次到他家走访、讲解政策,一遍遍给老人“叨拉”搬家后的种种好处,还一次次到老人其他儿女家做工作。“杨书记真是个好人,为我家房子的事儿没少操心。房子拆了后,杨书记隔两天就来我家一趟,看看我租房子住得好不好,还有啥需要,催促施工的人赶快给我把房子盖好。现在,我晚上做梦都能笑醒了。”王三女说。

    规定要求,驻村干部每月驻村不得少于20天,杨云每月平均在村里工作24天,最多时达28天。“我干得就是分内的工作,没什么了不起,就希望村民能满意。”采访中,杨云多次这样告诉记者。他用实干苦干一点点践行着自己的职责和诺言,牵挂着群众的生活,温暖着村民的心,于无声处尽显党员本色。

东兴村阿日并巴雅尔:点滴帮扶  助力农区换新颜



阿日并巴雅尔(右)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赵东雄一起择苦菜。   (颜慧 摄)

    从2016年被派驻到巴音陶亥镇东兴村开始,阿日并巴雅尔已在这里“驻扎”了三个年头。从最初担任东红村民小组第一书记,到行政村驻村队员,再到行政村第一书记,阿日并巴雅尔积极投身于危房改造及乡村道路、农田水渠等工程的建设中,坚持不懈地为贫困居民脱贫、农区面貌改善付出努力,点滴之中收获着受惠群众传递出的幸福感。

    在东红村民小组见到阿日并巴雅尔时,他正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赵东雄家帮着老赵一起择苦菜,准备农家乐经营需要的食材。赵东雄开农家乐是两年前阿日并巴雅尔驻村扶贫时帮着出的主意,当时,患有小儿麻痹的赵东雄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家庭本就不富裕的他日子一度陷入困境。看到老赵家院子宽敞,媳妇儿又是村里的做饭能手,阿日并巴雅尔建议他利用自家的空间经营农家乐,在小院儿里的空地种上蔬菜瓜果,供客人欣赏采摘。

    “阿书记对我们可好了,看到我家庭困难,靠吃低保过活,就想着法儿地帮我增加收入。还让我购买邻居们养的鸡鸭、种的蔬菜,帮着大家一起挣点儿钱。”说起驻村干部的帮扶,年过半百的赵东雄满脸的感激之情。

    平日里,阿日并巴雅尔喜欢和村民们唠家常,唠着唠着大家就把他当成了自己人,有啥困难都爱找他帮忙。

    前些日子,花甲之年的苗金维又给阿日并巴雅尔打了电话。“阿书记,你快帮我想想办法,我老伴儿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在海南区没人愿意给我们租房子住,这可咋办呀?”原来,苗金维的老伴儿多年患有肾病,隔一日就需要到海南区人民医院做一次透析。过去,他们在村里居住,隔天一跑辛苦又危险,阿日并巴雅尔就建议他们到海南区租个房子,这样省事又安全。可随着老苗老伴儿病情的发展,房东不愿意把房子租给他们了,老两口很着急。

    接到苗金维的电话,阿日并巴雅尔跑到海南区看望了老两口,并找到区房管部门,帮他们联系了一套公租房,房租不高,居住环境也比从前好。“前两天,老人给我打电话说搬进去了,我答应他们这周一定去看望他们。一点点关心对于在外看病的老人来说都是温暖。”阿日并巴雅尔说。

    到村民家“转”也是阿日并巴雅尔日常的“爱好”之一。为了劝说村民赵云华搬离危房等级较高的老房子,阿日并巴雅尔几乎每天都要去他家里做工作。尤其是下过雨后,一下班阿日并巴雅尔就先到老赵家“锁门”,“大爷,这房你可不能住了,得赶快搬。你要不愿意去亲戚家,我在村委会给你安排个住处。”

    故土难离,为了安抚老人,阿日并巴雅尔一次次带老人去看房子,一次次跟他讨论拆迁办法。终于,老人被阿日并巴雅尔的诚心和耐心打动,同意改造危房。

    是工作,亦是实现自我;是群众所乐,也是自己的收获。“选择扶贫这个工作,就是选择奉献小我。只要村里一点点地变好,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就无怨无悔。”阿日并巴雅尔说,每当为村民办成一件事时,那种快乐无法言说。

羊路井村张小龙:扎根村里  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张小龙(右)给村民讲解金融扶贫政策。(颜慧 摄)

    “今天过来主要是再跟你说说金融扶贫贷款这个事儿。你去年贷了2万元搞养殖,今年还上后可以继续贷,扩大养殖,致富增收。”近日,巴音陶亥镇羊路井村第一书记张小龙又开始挨家挨户地给村民讲解金融扶贫政策,每户村民的家庭情况张小龙都了解,所以讲解政策时,他总是和大家面对面分析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再根据村民的意愿给他们出主意,帮他们谋划养殖耕种发展和资金来源用途。

    一直以来,羊路井村的村民都有养殖牛羊的传统。瞅准这一特点,张小龙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积极为村民讲解金融扶持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还带领村民通过发展壮大村互助合作社,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临时小额资金的需求。如今依靠肉羊、肉牛养殖,羊路井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贫困户乔改兰丈夫患有脑部肿瘤,家中还有两个孩子,多年来一家人只靠乔改兰一人种地打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来到羊路井村工作后,张小龙多次来到乔改兰家嘘寒问暖,并鼓励他们申请金融扶贫贷款,发展养殖业。

    “去年,张书记给我们介绍了这个金融扶贫贷款,我贷了2万块钱,买了20只母山羊,去年都下了小羊羔。今年我还想再贷2万到3万块钱,把养殖扩大一些,收入能更多些。”乔改兰告诉记者,过去,不少村民都有老观念,不敢跟银行贷款,就怕还不上。张书记到村里后,经常到村民家讲解金融扶贫、发展养殖业的好处,极大地鼓舞了村民致富的信心,市级“脱贫之星”罗兵就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他也是张小龙的帮扶对象。

    2004年,罗兵在下井时受了伤,导致腰脊椎四级残疾,从此再也不能干重活。回家后他想搞养殖,结果赔了钱,让一家人的生活更陷入了困境。张小龙得知罗兵的情况后,经常登门开导他,积极帮助他联系金融扶贫贷款,让他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现在,罗兵家的绵羊、山羊加起来有200多只,年收入近5万元。

    到羊路井村工作以来,这个在1996年当兵时就入了党的“铁汉子”,几乎每天都“扎”在村里,一周才回一次家。他说,村民们忙着干农活,想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清晨或者傍晚是入户走访的最佳时间,住在村里,既方便工作,又能拉近与村民的感情,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回家的路上。

    “开始驻村时我也天天回家。一次,我正好在区里办事儿,一个村民到村委会找我问事儿,从早上8点一直等到10点,农忙时节,一上午啥都没干成。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在群众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要在村里,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早日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面对记者,张小龙并不善言谈,可看到村民和他热情地打招呼,便知道他在羊路井村付出的时光与汗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默默奉献之中,奋斗在驻村扶贫一线的党员正在以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爱岗敬业、大公无私、诚信友善的言行,点亮身边群众的生活之光。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政府网 乌海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网站维护电话:0473-8992631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
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