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坚持“六个抓好”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访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李勇
发布时间:2021-02-20 09:41:52 作者:赵永强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访谈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乌海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市创新动力更足,逐步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强化,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如何立足科技创新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好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本报记者专访了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李勇。

  李勇认为,作为科技部门,应着力从以下六点发力,着力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是坚持抓好“科技兴蒙”工作,落实“科技兴蒙30条”。按照自治区“开放合作、抓住关键、突出特色”搞创新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党委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具体举措等方面明确工作重点。对已经出台的有关科技创新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清理一批不符合实际的政策,合并一批内容重复政策,整合一批相同领域的政策。

  二是坚持抓好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工作,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抓好新获批的3个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推动项目按计划有序开展。继续推进科技重大专项培育工作,重点加大“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乌海湖黄河淤泥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建设”“内蒙古西部典型工业城市城镇环境融合治理项目”“智能气垫带式输送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化项目”“乌海市大宗固废工业化利用”等科技重大专项的培育。

  三是坚持抓好“异地孵化,乌海转化”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高校、企业开展技术供需“双调查”,了解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可转移转化的技术成果,对接我市企业技术需求,建立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库。推动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成果应用。加快推进乌海市“异地孵化、乌海转化”中心建设,积极推动正在建设的7家异地孵化中心尽快挂牌。

  四是坚持抓好“校企合作”,助力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天津中煤设计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继续深化我市与兰州大学战略合作,推动我市与北京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战略内容合作得到实质性进展。加大乌海市骆驼山矿区排土场连片治理项目矿山植被恢复技术等重点项目的跟进力度,推动“无芒隐子草”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鼓励我市企业联合相关高校,与“科技兴蒙”合作主体等优质创新资源合作,立足我市工业氢能富集资源比较优势,推进氢基冶金、民用氢能液化工厂、富氢内燃机、大规模储能、高分子材料重点科技领域工作。

  五是坚持抓好成果转化工作,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积极筹备“乌海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大会”。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普及国家、自治区各项优惠政策,编印《科技成果政策汇编》。加强业务管理,持续推动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确保技术合同登记数量持续增长。

  六是坚持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乌海市创新高地。探索建立氢能技术创新中心,结合乌海氢能资源优势和化工产业优势,集聚清华大学高端智力资源,深挖发展潜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我市创新主体活力。推动乌海市科技创新中心二期建设,实现中心市场化运营。设立乌海市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企业科技投入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作用。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8992631,邮箱:whdsj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