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春暖时,芳草青青柳色新。
春至三月,正是西北地区一年当中绿化种植最繁忙的季节。乌海湖东岸花海园林建设、市植物园植物分区改造、110国道分车带绿化重新配置……园林部门抢抓绿化有利时机,开展一系列重点工程,全市到处掀起共建美丽绿色家园的生态建设高潮。
110国道景观提质
乌海湖畔变身花的海洋
春染大地,生机勃发。近日,乌海湖东岸花海项目正加紧施工,110国道乌海湖大桥至旧黄河大桥沿线,处处是园林工人和工作车辆穿梭忙碌的场景。今年,乌海湖东岸开始实施景致提质工程,预计种植花海680亩,观花灌木及彩叶树种150亩,7月到9月进入花卉期后,乌海湖畔将形成姹紫嫣红的花海景观,提升乌海城市颜值的同时,再为市民游客增加一处赏景游玩的好去处。
花海项目西邻黄河,东接110国道,过去只有少量行道植被,大面积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项目将通过13亩千屈菜花海、173亩波斯菊花海、75亩向日葵花海、267亩百日草花海,鼠尾草、兰花亚麻、串兰、矢车菊等蓝色系花,虞美人等玫红系花,以及73亩醉蝶花海,打造出占地面积680亩、涵盖16个花卉品种的大型花海景观,形成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沿湖、沿国道缤纷秀色。
花海之间,穿插有山桃、山杏、四季玫瑰、金枝国槐等8个品种的观花灌木和彩叶树种。从三月山桃始放到十月金秋,这一景观带将鸟语花香不断,如梦似幻。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2月开始,工程便启动了平整土地的工作。眼下正是春季种植的黄金期,部分乔灌木已种植完成,预计近期将播撒花种。为进一步提升景致,市园林局还将过去又“多”又“密”的分车带绿篱加以改造,留下树形好看的乔灌木,再进行修剪整形,同时新植了一部分彩叶花卉,让已经“绿起来”的分车带景观变得更加秀丽。工程还新增了两处人工湖,改造一处人工湖,一方面用于提水灌溉树木花卉,另一方面为城市增添更多灵动水韵。
“以前种的大多是柠条,只有绿化效果,缺少美感。去年秋天,我们在湖边试种了紫色的马鞭草、金黄色的向日葵、多色的格桑花,花儿竞相开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现在乌海打造全域旅游,又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城市园林在绿化环境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美化效果。今年打造的花海景观以‘四季常绿、季季有花’为原则,让乌海湖镶嵌在城市美景之中,也让市民能够走进来享受色彩缤纷的园林环境,感受美。”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宋丽霞表示,为方便游客欣赏花海,工程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导游路、停车场、休闲座椅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届时,市民可置身花海之中拍照留影,徜徉在美的世界。
进行最大规模改造
市植物园综合功能增强
今春,市植物园开始建园以来最大一次改造工程,改造完成后将由原来单一性苗圃型公园,摇身一变为以植物为主题的综合型公园。
近日,记者在市植物园改造项目现场看到,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植物园绿化量足,但经过多年生长,绿植“密”“厚”,景观通透性差、层次性不够,工人们通过修枝、剪枝、移栽、绿地整理等工作,让绿植层次更加分明、错落有致。“我们现在站的这个位置是整个植物园的核心地区,也是植物园的南门广场。这个区域的盐碱化比较严重,我们将通过改变种植的植物,种植一些适合盐碱地生长的植物,如胡杨、红柳等,再做一个微地形的处理,把植物园南门变成一个郁郁葱葱的广场。”市植物园主任张永军说,“改造后,植物园将增加乔木、灌木、花卉等专类园,增强植物园的科普性。同时,建设林下广场、健身场、体育场、文化长廊,以及奇石、书法、书画等专类展馆,进一步增强植物园的观赏、健身、休闲功能。”
按照设计规划,市植物园改造项目将依据现有交通框架及水域形态,保留原有林带风貌特征,重新架构道路,组成并整合现有的优势水域资源,连线成片。同时,将园内多个水域串联互通,丰富其水岸形态组成,由原来的单一性苗圃型公园向以植物为主题的综合型公园转型。
改造项目设计将坚持生态修补、景观兼顾的思路,在构建绿意自然、生态和谐的城市绿色公园的基础上,从群众需要出发,将外环交通打通,形成自行车绿道体系,沿线合理增设运动场地、休闲场地、健身场地、儿童游乐场地、慢行系统等多个功能性板块,多点激活,增强公园活力和亲和力,满足各个年龄层次市民游园、观赏、休憩、活动、健身等需要。设计还着重体现地方文化特征,梳理并改造园区内多个文化景点,展现我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蓬勃向上的精神文明风貌。
占地140公顷的市植物园,是一处集育林、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园林。其前身是乌海市园林处育林苗圃,2004年9月建成对游人开放。园林规划面积2100亩,现有绿地1650亩,种植了常绿树、落叶树、花灌木以及一些沙生植物,种类达120种、30余万株。原有植物园在发挥现有育林、科研功能的基础上,按照以植物景观为主,融入多种自然式园林景观的建设思路,建成针叶林观赏区、阔叶林观赏区、花卉观赏区、沙生植物区、小龙湖游乐区、沙柳岛景区、凝园等多个景区。多年来,市植物园不仅是市民晨练、休闲的好去处,而且成为阻挡风沙的绿色屏障和提升市区空气质量的“天然氧吧”。
三区同步生态建设
精品工程添绿园林城
这两天,城市绿化进入忙季。在海勃湾、乌达、海南三区,园林工人们正连日工作着,义务植树者忙碌的脚步也不曾停歇。
开春以来,海勃湾区园林绿化工作有序推进。在省道S215卡布其段沿线,园林工人正在进行植树作业,这里也是矿区棚户区搬迁遗址。今年,海勃湾区园林局将对道路沿线两侧约200多亩的土地进行绿化,增加矿区绿色,改善矿区环境。“道路两侧全线3.8公里,大概绿化面积是200多亩,植绿2.4万多株。项目完成后,将改善卡布其棚户区环境及附近生态面貌,预计4月20日可以完工,工期一个月。”海区园林局工作人员表示。
海勃湾区千里山工业园区内,绿化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园区一主要道路旁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平整土地、栽植树木。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去年雨季洪水,园区多处绿化带植被受损,景观效果变差。眼下正是植树造林季,工作人员将对受损绿化带进行彻底修缮。
今年,海勃湾区计划投入6000多万元,围绕城区生态绿化建设、征拆收储地绿化、城区现有公园改造提升、微型公园建设和工业园区生态绿化建设等开展9项园林绿化重点工程。目前,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已种植各类树木近3万株。
乌达区近五年已实施了巴音赛大街、110国道二期、中央公园、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等50余项绿化工程,全区建成区绿地率达35.7%,绿化覆盖率38.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9平方米。今年,乌达区计划总投资6988万元,实施8项重点绿化工程,再新建改建103万平方米(1537亩)园林绿地。
立足于林业建设和园林绿化建设两个方面,乌达区将实施乌尔特河生态绿化工程、新达街绿化改造及棚户区口袋公园建设工程、工业园区道路绿化工程、巴音赛立交桥绿化工程等一批绿化项目,打造两个特色主题公园,建设两条林荫大道,完成城区三条河的综合治理;构建以主城为中心,辐射副城、新区,分布均匀、特色显著的城市公园体系,挖掘公园(景区)文化内涵,凸显公园个性特色,积极探索营造绿色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的绿色发展之路。
近日,在海南区采煤沉陷区原焦化厂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现场,掀起了全市义务植树的热潮。大家挥锹铲土、踩土定植、提桶浇水,认真完成每一道工序,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植树能够让天变得更蓝、地变得更绿,能为植树义务劳动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很高兴。”学生吕艳茹说。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义务植树基地通过固废清理、客土回填等方式,整理形成了一片占地约1500亩的绿地,后期主要采取义务植树和工程造林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态建设。在树种选择上,以市花丁香和市树沙枣为主,同时搭配国槐、樟子松等乡土树种,形成乔灌结合的景观绿化层次。
如今的义务植树基地,一棵棵新栽的樟子松、丁香、国槐等迎风挺立,曾经干旱荒凉的土地新绿绽放、生机盎然。为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海南区以打造城区周边景观节点、建设环城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工程为切入点,近年已建成了一批精、细、美的环城绿化项目,形成了片状环城绿化项目4642亩,绿化带建设总长度10.1公里。未来两年,海南区计划完成城区东环路3.2公里带状绿化建设项目、原焦化厂周边1500亩生态修复两大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实现环城绿化的全面合拢。
追求绿地生态效益
探索节约型园林绿化之路
随着近年来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重点绿化工程和街路绿化项目的实施,我市如今已逐渐形成了园林相嵌、林水相依、绿廊相连的生态格局。多景观、大体量、宽林带、多树种的园林绿化建设,使城市愈加呈现出让市民点赞的“高颜值”。在城市绿色生物多样、覆盖率高的同时,我市更追求绿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坚持打造节约型园林绿化。
“节约型园林绿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钱、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园林绿化模式”,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
今年,我市将继续推广微喷、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利用中水或黄河水进行灌溉和造景,采用透水材料和透水结构铺装,不仅体现节约理念,每逢绿化喷灌之时,还可起到城市降尘、景观美化的作用。“这几年,我市新建了多个公园,新增了大量绿地,减少了水泥混凝土铺装,可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时吸水,干旱时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园林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此举采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最大限度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在道路绿化、公园绿地、街头游园的绿化建设中,我市仍坚持以本土树种和耐旱树种为主,通过科学配置,营建以乔灌木为主的植物群落,减少单一草坪应用,节省建设和养护成本;在已有人民路、建设路、狮城街、滨河大道等街路林荫路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打造林荫街路,再因地制宜,利用墙面、桥体、花架等立体空间种植攀缘植物,扩展绿化空间,丰富城市景观层次,为人们打造绿色舒适又节约环保的生态空间。
“除了杨树、柳树、槐树、沙枣树等乡土树种,今春使用的树种大多是在我市已驯化多年、引种成功的树种,耐旱耐寒,成活率高,避免造成浪费。建设中,大面积增植乔灌木,乔木的蓄水性能好,还可形成较大树荫,减少绿地表面蒸腾,从而减少浇水。”宋丽霞表示,打造“节约型、节水型”园林,可在充分发挥园林生态效应的同时,减少后期管理成本。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乌海大地的绿色持续增加,城市园林实现来了从“绿起来”到“美起来”“用起来”的转变。
今后,我市将坚持园林绿化工作与优化布局相结合,继续按照“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原则,在现有基础和条件下,重点抓好城市主要出口、主干道、群众生活区和重要节点的园林绿化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打造精品,着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和品位,推动城市绿化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以有特色、有亮点,百姓有幸福感、获得感的园林景观,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档次和水平,进一步助力双城联创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