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书写发展新篇章——海勃湾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发布时间:2021-02-20 10:06:19 作者:毕晓敏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工业经济稳步推进。(晓敏 摄)

  城市环境越来越美。(晓敏 摄)

  ■展望十四五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海勃湾区进一步找准在全市的发展定位,坚定走好以人民为中心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落实“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海勃湾区将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确保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以人民为中心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生态质量达到新高度、产业转型取得新成效、城乡融合迈上新台阶、营商环境实现新优化、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生态质量达到新高度

  海勃湾区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治理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四五”时期,海勃湾区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提质改造工程,推动城市绿色生态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抓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骆驼山矿区排土场连片治理等项目,提高矿山治理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力推进黄河海勃湾段生态带建设,落实“河长制”,强化河湖管理保护,持续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抓好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生态好转、功能改善,初步形成社会化资金参与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海勃湾区将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深化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整合、焦化企业重组和运输能源结构性调整,以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强化扬尘污染整治;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强化排放限制提标改造,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柴油货车、散煤综合治理,确保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保护;强化重点行业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农业面源、重金属、工业固废等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置体系,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海勃湾区将强化绿色发展制度和政策保障,严格执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推进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园区发展,建设绿色矿山,推广绿色建筑;实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工程,提高绿色准入门槛,加大限制类产能淘汰力度。

  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转型取得新成效

  海勃湾区将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十四五”时期,海勃湾区将坚持提升存量与增量并重发展,加快能源提升和整合步伐,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精深加工度,推动产业生态化、集群化发展;大力推进煤焦化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水平;发挥钢铁、焦化等产业竞争优势,引进建设延链、补链和上下游配套项目,推动工业产品向高端化、终端化方向转变,促进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钢铁、焦化行业融合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煤焦化工、精品钢产业基地。

  海勃湾区将立足产业资源、规模、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建立梯次产业发展体系;整合煤化工氢能供应,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推动“风、光、水、火、氢”协同发展,培育储能产业,构建绿色、友好、智慧、创新的能源生态圈;发展新材料、氢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依托宝武炭材料、京运通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海勃湾区将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快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教育、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发展都市农业,实施设施农业项目,推进农业发展向高效节水、绿色可持续转型;大力发展设施葡萄产业,扩大鲜食葡萄种植面积,加大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力度。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推动城乡融合迈上新台阶

  海勃湾区将立足中心城区的实际,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完善资源要素配置,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十四五”时期,海勃湾区将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促进西部盟市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荒漠化治理挺在前面,强化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生态极度脆弱区限制开发政策,加快乌海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要求,以城乡融合先行区建设为目标,把主体功能定位在以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为前提、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上,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高质量集中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增长带。

  海勃湾区将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区现代化;持续改善农区人居环境,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稳步推动农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加快形成城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格局;保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区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完善农区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提高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带动农区居民稳定增收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营商环境实现新优化

  海勃湾区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走以人民为中心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转换发展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海勃湾区将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加大科技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带动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建龙、宝武等重点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驿站,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力争至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衔接国家、自治区和乌海市重大人才工程,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格局。

  海勃湾区将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从优化营商环境破局,着眼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推进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东欧经贸合作,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两新一重”、产业转型、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促进消费升级,实施消费升级、质量提升行动,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快培育绿色、信息、定制、体验等消费新增长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海勃湾区将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时期,海勃湾区将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更加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完善重点群体就业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援助机制;加大初创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带动就业。

  海勃湾区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做好退休职工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管理,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全面推进健康海勃湾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完善健康促进政策,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政府网 乌海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网站维护电话:0473-8992631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
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