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10月。9年来,凭借多次突破创新,以其便民、利民、高效的调解优势,真正实现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无缝对接,既降低了当事人维权成本,又方便了群众,成为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的中坚力量。
特约调解 解决“三难”瓶颈
交通事故案件中经常出现“三难”问题,即事故处理难、调解难、理赔难。乌达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经过常年摸索,探索出人民调解与交警部门、人民法院、司法局法律援助及保险公司“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尤其是调委会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特约调解”服务基本解决了事故处理中的“三难”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让当事人双方体验到不出乌达交警大队就可以完成事故责任认定、达成事故调解协议、保险公司赔偿款迅速到账的一次性快速处理的全新服务。
今年7月,市民张先生骑电动自行车与一辆小轿车发生碰撞受伤。当事人双方第一时间报警,并到医院进行初步检查。经乌达交警大队处理并认定责任后,张先生的妻子任女士便和保险公司取得联系要求理赔。“我打电话才知道,保险公司在海勃湾区,我要办理理赔就得往海勃湾区跑,而且我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都不知道要准备什么材料。”任女士为难地说。保险公司便提出让任女士到乌达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来到调委会的特约调解室,调解员接待了任女士。在了解事情经过后,调解员为任女士写了一张单子,告知她需要准备的材料。“我把材料交给调解员以后,其他的事情全部由调解员出面帮我们进行沟通协商。收到赔偿款后,我们只是去调委会签字确认,事情就解决了,赔偿的金额也让我们十分满意。”任女士说。
“我们在调解过程中,发现我市所有保险公司的业务大厅都设在海勃湾区,乌达区的居民要办理保险理赔业务,就不得不往返于两个区,非常不方便,加上当事人并不知道要准备什么材料,以及自己哪些诉求是合理的,这样当事人可能会折返多次,而且还会对保险公司产生不信任的情况,甚至发生冲突。因此,调委会便与我市各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后,开设了‘特约调解’服务。”乌达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张伟说。
2016年3月,调委会先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乌海中心支公司首先创立“特约调解”的服务,目的就是能让当事人更快、更满意地得到事故处理结果,使交通事故案件不留“后遗症”,从而解决了当事人调解难、理赔难的问题。“特约调解”服务一经推出,颇受群众及保险公司好评。截至目前,我市11家保险公司已经全部与调委会达成合作,为化解交通事故纠纷搭建了高效便民的平台。
“现在当事人只需要带着材料来调委会,剩下的事情,调解员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与当事人所在的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快速高效地为当事人索赔。”张伟说。
“自从与乌达调委会推出‘特约调解’服务后,我们的工作也轻松了很多,调委会帮助我们的客户把所有的材料准备齐全,客户不用来回跑腿。调解员还会直接告知客户什么样的理赔范围是合理的,不需要我们跟客户解释,客户满意度明显上升。”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乌海中心支公司主任助理张文武说。
从“特约调解”成立至今,乌达调委会一直与各个保险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与各单位互通信息,使乌达区交通事故案件调解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实现了交通事故案件结案速度快、理赔款到账快,解决了“三难”问题。
快速理赔 解决重伤者就医难题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正常的理赔程序是伤者在治疗终结后才进行。一旦遇到伤者伤势过重,而当事人又无法承受超出经济能力范围的治疗费用时,解决伤者就医问题就十分重要。
2018年6月25日,市民王先生驾驶货车在乌达运煤线发生交通事故,王先生的妻子张女士头部重伤,被紧急送医,医院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交警事故责任认定结果为王先生应承担主要责任,“我妻子前期在医院治疗要花费10万元,保险公司理赔需要等治疗终结后做伤残鉴定后才能赔付,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我当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王先生说。
在乌达交警大队的建议下,王先生来到乌达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将事故的经过及现状说明,并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了调解员,想借助调解中心与保险公司联系,看是否可以提前预支一部分理赔款。在了解情况后,调解员先跟保险公司联系,在交强险范围内,为伤者垫付了一万元治疗费用,帮助伤者解了燃眉之急。
与王先生发生交通事故同一时间,内蒙古全面启动了“道路交通事故医疗费用快速支付”项目。“这个项目的启动,可以实现理赔款前置,解决当事人没钱就医的困境。王先生的困境就有解决的可能性了。”张伟说。
然而,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医疗费用快速支付”项目刚刚启动,如何运作,没有先例,这让张伟和保险公司同时犯了难。张伟说:“张女士还处于治疗阶段,没有办法对伤情进行鉴定,这就无法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保险公司到底该赔偿多少,我们都吃不准。”
抱着为患者争取一线希望的想法,调委会着手尝试,前后多次搜集相关资料,与保险公司沟通,最终保险公司根据责任比例先行赔付了伤者的误工费、陪护费等共计8万元。
“因为伤情反复,张女士一直没有办法做伤情鉴定,所以这个案子一直没有办法结案。但作为我市第一例成功使用‘道路交通事故医疗费用快速支付’案件,这个案子为我们后来解决相似案例提供了可行性。”张伟说。他表示会继续关注张女士的情况,直到结案。
“互联网+人民调解” 打破时空限制
今年2月,市民董先生在倒车时,与王女士的车发生碰撞,造成两车受损。事故认定董先生负全责,双方当事人来到调委会进行调解。但是当事一方王女士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立即去往外地,这可急坏了双方当事人。“这个事故就是一个小的剐蹭,可我着急要走,事情也不能就这么放着啊,找个委托人来处理事情,我还得回来签字,非常不方便。”王女士说。
这样的问题,不仅出现在王女士一人身上,还有很多当事人也遇到调解时间、地点无法一致而耽误调解进度的问题。为破解不同人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申请调解的限制,调委会想到了利用互联网进行调解。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乌达交警大队的大力支持。经过与相关企业沟通,今年初,乌达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使用办公系统“钉钉”,通过手机下载程序,快捷办理网络人民调解。
王女士在调委会了解到这个调解方式后,便下载手机软件,通过软件与董先生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在网上进行了签字确认,事情只用了3天就解决了。
“通过‘钉钉’网络平台,当事双方可以突破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网上直接签字确认也省了当事人跑路的时间和路费,确认后直接生成的所有电子文书都是经过公证、可查询可公开的,具有法律效力,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张伟说。
经过几个月的试行,当事人轻轻松松即可完成网上调解,效果十分显著。
自成立至今,乌达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并调解成功交通事故纠纷案件3900余件,涉及金额7300余万元;调解纠纷案件成功率99%,调解案件履行率100%,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缓解了警民冲突,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8992631,邮箱:whdsj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