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标       题 2000年乌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7383/2007-10001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信息分类 统计公报
概       述 2000年乌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成文日期 公开日期 2007-06-04 00:00:00 废止日期 有效性
2000年乌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 浏览次数: 成文日期: 打印 保存 关闭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 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自治区和我市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及全市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市3500多名普查员和普查工作人员卓有成效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手工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本市常住的人,每个人都在常住地进行登记。

    全市总人口为43.49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 7月1日0时的31.41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 12.0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20%。

    二、人口分布

    全市的人口分布如下:

    海勃湾区:20.31万人

    海南区:10.25万人

    乌达区:12.93万人

    三、家庭户人口

    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共有家庭户13.96 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1.95万人,占总人口的96.46%,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1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3.7人减少0.69人。

    四、年龄构成

    全市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8.90 万人,占20.45%;15─64岁的人口为32.78万人, 占 75.3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81万人,占4.17%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 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8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8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01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

    全市总人口中,男性为22.79万人,占52.39%;女性为20.7万人,占47.6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0.06,与1990年人口普查一致。

    六、民族构成

    全市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0.81万人,占93.84%;蒙古族人口为1.4万人,占3.2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28万人,占2.94%,与1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38 万人,增长了36.41%;蒙古族人口增加了5451人,增长63.68%,占总人口的比重比199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0.5个百分点;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58人,增长了13.87%。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总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2.61万人,占6.01%;接受高中(含中专 )教育的8.35万人,占19.20%;接受初中教育的15.47万人,占35.56%;接受小学教育的9.93万人,占22.84%。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2497人上升为6010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6736人上升为19196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6422人下降为35562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23426人下降为22842人。

    全市总人口中,文盲人口为3.75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粗文盲率(15 岁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1.57%下降为8.62%,下降了2.95个百分点。

    八、城乡总人口

    全市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0.46 万人,占总人口的93.0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03万人,占总人口的6.98%。

 

 

注: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

    2、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3、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