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抓党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20-08-03 16:26:27 作者:颜慧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市把加强基层党建与推进脱贫攻坚、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坚持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两融合、两促进,推动农区基层党组织发挥好领导作用,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筑牢战斗堡垒

  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党支部是基层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今年,我市明确了农区建设“最强党支部”个性标准14条,严格创建标准,将“最强党支部”创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夯实党在农区的执政根基。

  通过制定整顿方案抓、强化区委书记第一责任职责抓、实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包联抓,我市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各区成立工作组,按照“四必问”“三必访”要求,对照2大类6项问题对所辖行政村进行细致梳理、精准摸排。经排查,我市13个行政村均不存在需整改的6项问题。

  为推进乡村各类组织健康发展,推动村党组织加强对村里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我市持续推行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和“532”工作法,13个行政村均健全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民政事务等下属委员会,修订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相应规章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风俗融入村规民约。

  采取“支部+支部”等方式,农区融合党建初步形成。跨区域、跨层级、跨领域、跨行业打造的党建联合体,积极推动村与村联建,试点建立3个联村党委,构建组织共建、党员共管、产业共兴、和谐共创、公益联办的区域化党建格局。

  3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农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农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 %。

  建强骨干队伍

  为脱贫攻坚增活力

  我市突出政治标准,拓宽选人渠道,采取“让贤”、成立“老书记工作室”等措施,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13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全部实现 “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实现全覆盖集中轮训两遍,通过学习培训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好经验、锤炼了真本领,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在农业农村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充实力量。

  为拓宽农区发展党员视野,加大发展党员力度,组织部门逐级建立健全了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定期指导考核、动态监控提醒、直接联系、全程纪实、失职追究等6项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了全市农区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数据库,确保每村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青年党员。2018年以来,全市农区发展党员21名,2020年下达农区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指标10名。

  我市还建立了53人的村干部后备人选库,实施“一村(两委班子)一名大学生”培养行动,13个行政村实现村“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干部。市委组织部统一抽调15名干部组成3支驻区工作总队,由县处级干部担任队长,挂职各区委副书记;三区向13个行政村、6个涉农社区选派驻村(社区)工作队19支,选派驻村干部67人,构建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体系;全市选派第一书记19名,并明确派驻期间不承担原单位工作,保持队伍总体稳定,确保全身心投入工作。我市还开展了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双考核”,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在职党员作用,到村开展共建活动。

  壮大集体经济

  为居民致富加实力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努力实现村村有项目、年年有积累的良性循环,才能使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更多村民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部署要求,整合全市各类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制定了《乌海市关于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5项21条具体措施,加快推进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

  建立“一村一策一项目”方案措施。我市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为抓手,以优质农产品为重点,健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体系,努力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积极推广“订单+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农区企业发展与农户增收取得共赢。此外,我市还采取党费补助、企业资助、村民入股等形式,设立村集体经济启动、引领资金2220万元。截至去年,1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超过10万元的5个,占到38%;超过20万元的村达到4个,占到31%,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政府网 乌海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网站维护电话:0473-8992631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
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