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叮铃铃……”随着上课铃声响起,正在外面嬉戏玩耍的学生快速回到教室。9月8日,乌达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来到乌达区胜利街小学二年级四班,给每名学生发放了《蒙古语会话速成手册》,随后,向学生们讲述了蒙古语相关知识,并教授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蒙古语,整个过程,学生们坐姿端正、专心致志地听,声音洪亮地用蒙古语朗读着,展现出一幅不同民族学生一起学习的美好画面。
“这简短的一堂蒙古语课,让我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情,他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不仅认真听讲,还踊跃发言,和我热情互动呢。”乌达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包双福说。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始后,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管理,胜利街小学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乌达区胜利街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学校以宣传为手段,营造浓厚氛围;以课堂为主渠道,丰富教育内涵;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育成效……多年来,在胜利街小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培育下,民族团结教育之花开遍校园。2019年,胜利街小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称号。
以宣传为手段,营造浓厚氛围
9月8日,记者走进胜利街小学看到,教学楼门前的宣传栏上清楚地展示着关于民族团结的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少数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都是一颗石榴籽”……宣传栏上一系列宣扬民族团结的标语格外醒目,营造出了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利用校园广播,每周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制作宣传栏,充分展示民族团结相关内容;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和知识竞赛,让学生在了解民族知识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以课堂为主渠道,丰富教育内涵
“主题队会现在开始,第一项出队旗,请四(3)中队全体起立,面向少先队旗敬队礼。”9月8日,胜利街小学四(3)中队在“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中队会上,中队长表情严肃,大声宣布。随后,学生们表演了诗朗诵、蒙古族舞蹈、乐器演奏等节目,其中由3位不同民族学生共同表演的节目《民族团结一家亲》尤其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他们身着民族服装,表演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教学,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大队辅导员李翠娟介绍说。
此外,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相关内容。在各学科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素材,学校主要采取学科知识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方法实施教育。教研组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组织专题研讨,深入发掘民族团结教育渗透点,将民族团结相关知识融入德育教学过程中。
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育成效
“我们学校的课间操与别的学校不同,蒙古小骏马韵律操特别有特色,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谈起学校独特的课间操,李翠娟自豪地介绍说:“蒙古小骏马韵律操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运动项目,集健康、力量、美丽于一体,不仅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而且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提高了艺术修养。”
在书法室记者看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毛笔字,其中,不乏少数民族学生。他们认真书写,写完还不时和其他同学相互比较,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在三年级(2)班,一场以“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正在进行,同学们各自穿上本民族服饰讲述自己与其他民族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奋进的故事。比赛现场气氛活跃、竞争激烈。蒙古族学生陈敬冉也是学校里的“美德少年”,她说:“我虽然是蒙古族,但是我和同学们相处得特别好。”
近年来,学校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举办民族“节庆”活动,引导学生尊重少数民族传统习俗,通过本地区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重要节日,进行民族文化展示,促进各民族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和谐互助的感情;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出版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板报,宣传民族团结相关知识、本地区民族文化传统;音乐课组织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积极学唱、传唱民族团结歌曲,充分展现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创和谐的精神面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民族地区民俗风情、发展变化。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活动,我校全体师生提高了民族意识,融洽了民族关系,深切地感受到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情感,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校长左丽峰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克服困难,积极创新,努力把学校的民族团结工作做得富有特色、富有成效,使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8992631,邮箱:whdsj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