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幸福“硬核”出圈
发布时间:2023-05-17 09:45:18 作者:王超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社区文化圈、养老服务圈、城市颜值圈……自启动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以来,科学布局服务设施及配套资源,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居住环境,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

  养老圈“有滋有味”

  “出门散步,公园就在楼下,服务站里文娱活动天天有,康养医疗样样不缺,我们老年人聚在一起还有聊不完的话题,现在这日子别提有多美。”说起在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生活,68岁的赵秀兰老人赞不绝口。去年,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赵秀兰便成为常客。

  白天,赵秀兰在这里享受智慧便捷的养老服务;晚上,回家与下班归来的儿子儿媳、放学回来的孙女享天伦之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让赵秀兰的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每天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站点‘打卡’已成为许多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

  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精,随着我市大力推进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市83个社区(村)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85个,建设完成1个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市区社区3级养老服务设施、N个线下为老服务社会组织的“1+3+N”智慧养老服务网络,实现以“中心”带“站点”,打通各类资源,精准配置服务。截至目前,我市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城区农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全面完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

  文化圈“触手可及”

  “周末,闲来无事就想到书店看看书、充充电,这个书店就在家门口,挺方便的,环境也好。”5月13日,在市人民公园刚刚开放的时兴书吧,市民薛晓鹏临窗而坐,静静地阅读。

  同一时间,阅遇书吧朗读亭也热闹了起来。四五名朗读爱好者依次走进朗读亭,戴上耳机,拿起话筒,轻声朗读一段美文,尽享“悦读”时光。

  “亭子小归小,‘肚子’里的货却一点也不少。我很喜欢这个亭子,在这里很安静,能读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我还会摘抄下来,与朋友分享。”市民王倩开心地向记者分享自己的朗读收获。

  线上阅读、时兴书吧强势吸睛,鸿雁书屋、读书馆也“硬核”出圈。近日,滨河社区的居民惊喜地发现鸿雁书屋的新变化,原本陈旧老套、种类单一的藏书变得丰富多元,数量从原来的700余本增加到现在的2000余本,阅览区、儿童区、休息区、饮水区……各种功能区合理分布,让这个书屋成为社区居民读书的首选地。

  时兴书吧、共享书店、朗读亭、有声图书馆……如今在乌海,品质文化生活触手可及,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构建社区文化圈,推进三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阵地服务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悄然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

  颜值圈“魅力提升”

  “口袋公园真是建到我们心坎儿上了,健身广场、健身步道一应俱全,环境也焕然一新,真是太感谢政府啦!”近日,海南区拉僧仲街道振兴小区居民郭栓枝一边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一边满心欢喜地评价着家门口的口袋公园。

  同样,乌海湖大桥这几天也纷纷被市民在朋友圈晒照炫耀。原来,乌海湖大桥空荡荡的桥底被一幅幅美丽的彩绘代替,使原来沉闷的桥墩展现出了文艺范儿。

  “这个设计真的赞,平时我就喜欢沿着河边溜达,现在桥墩彩绘后变成了艺术品,锻炼走累了在这里观赏一下,很养眼。”市民张荣军如是说。

  边角空地“见缝插绿”,空白桥洞变身“画布”。在全市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中,我市持续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场地,将藏在城区道路节点、小区周边、街角等闲置空间,通过栽种花草绿植、增加全民健身设施等,打造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口袋公园”,拓展居民的休闲空间,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同时,我市合理利用桥下空间,适当实施美化绿化,合理配搭标语彩绘,通过微景观改造,打造乌海本地“城市桥洞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进一步焕发城市魅力。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