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增进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底色
我市全力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发布时间:2023-07-05 09:29:14 作者:马乐 王超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我市在兜好底、强基本上下功夫,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通过政策主动找人、服务主动递送、资源主动链接的救助服务,增强社会救助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打造“幸福乌海·‘救’在身边”社会救助服务品牌,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明方向 强体系 健全机制

  我市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让社会救助更有力度、识别更有精度、帮扶更有温度;持续完善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支持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就业;组织召开社会救助信息共享部门联席会议,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数据共享,增进对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的协调配合。

  同时,我市进一步健全完善主动发现、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机制,强化近亲属备案制度,全面开展困难群众摸底排查行动。今年,全市新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01户141人,新增特困救助供养人员21人,累计比对数据14万余条,核实停保75人,发放临时价格补贴47.43万元;加强与防止返贫监测机制有效衔接,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提标准 抓落实 兜牢底线

  我市合理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903元/月,列自治区第三位;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1700元/月,列自治区第三位;完全和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特困救助供养人员的照料护理标准分别提高至1350和525元/月,分列自治区第一位和第二位;提前完成了提标补发工作,共补发上半年提标资金99.36万元,今年,已累计发放救助补助资金3000余万元。

  我市精准落实落细救助政策,推行最低生活保障业务全市通办,取消户籍地、居住地临时救助申请限制,全面推行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救助;积极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优化低保渐退政策,对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家庭,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渐退期,全市现有低保对象4403户6595人,特困人员348人,累计临时救助332人次;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及时录入和更新低收入人口信息数据,全市现有低收入人口5098户7417人;加强信息公开公示和政策宣传,按规定公布申请人姓名、家庭成员数量、保障金额等信息,主动公开各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将市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并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发放幸福清单、开展政策宣讲等方式,让困难群众及时了解有关政策和享受的各类救助补贴,切实让困难群众了解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

  优服务 重创新 提升质效

  市、区两级民政部门组织开展社会救助业务培训,提高经办人员业务水平,让社会救助经办人员真正成为救助政策的宣传员、疑难问题的讲解员、具体落实的操作员,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在困难群众较多的社区成立了社会救助工作站,为全市所有村(社区)配备社会救助协理员,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社会救助工作更加精细,管理服务更加精准;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模式,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提升“互联网+救助”工作质效,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统一全市入户调查流程,完善入户调查数据及时录入更新功能,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度。

  我市持续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持续为低保中的四类人员和不具备完全自理能力的分散特困救助供养对象,开展多维度、多层次、全覆盖的精准服务,今年已累计服务3100余人次;围绕困难群众所盼所望所需所想,4月份上线“乌海微心愿”小程序,通过采集心愿,为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救助帮扶搭建平台,成为汇聚社会各界爱心、为困难群众解难纾困的桥梁。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8992631,邮箱:whdsj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