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以高质量教师队伍锻造高质量教育
发布时间:2023-09-08 09:25:57 作者:陈佳男 来源:乌海日报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奉献一生。在我市教育一线,8451名教职工奋战在教学岗位,默默奉献着全部光和热,为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照亮人生道路。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打造“优教普惠区”的发展思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以高质量教师队伍锻造高质量教育,奋力谱写乌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华章。

  人才引育“不松劲”

  步入秋季新学期,各中小学校迎接新生的同时,一批新任教师也走上了三尺讲台,市第一中学教师汪明琦便是其中一员。

  汪明琦硕士今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数学专业,通过“人才引进”渠道来到我市并顺利走上了热爱的教师岗位。“即将迎来我的第一个教师节,我十分期待,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在学校的悉心培养下,尽快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把全部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汪明琦说。

  高层次人才引育是我市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近五年来,市第一中学共通过“人才引进”补充新鲜血液167人,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人才57人,硕士研究生161人。“目前,我校教育人才梯队合理、结构优化,为学校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张树介绍。

  近年来,我市通过招才引智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强保障,尤其是近五年来累计引进高学历人才921人。到目前,全市教育系统一线教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与40岁以下教师占比分别达到85.8%、45.4%,教师素质和年龄结构进一步强化优化,人才梯队培育渐入佳境。

  名师高徒“助成长”

  “同学们,‘一只耳’的位置如何用坐标体现?”

  ……

  在海勃湾区滨河小学,刘丽霞名师工作坊成员、青年教师许少华利用“黑猫警长”的例子进行情景化教学,这让相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易懂。

  “情景化教学”是刘丽霞名师工作坊上学期的研讨课题之一,目前已应用于海勃湾区滨河小学38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当中。“我时常依托名师工作坊分享教学心得,还针对青年教师遇到的教学难点进行专题突破,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从教24年曾获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的刘丽霞告诉记者。

  “刘老师为我们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借助她负责的名师工作坊,我能经常和其他老师探讨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自己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滨河小学青年教师安琪洋子说。

  从2020年开始,我市以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骨干成立“乌海市名师工作坊”,各学校一线名师依托“名师工作坊”积极开展教师传帮带、教研引领、优质课程建设等活动。聚焦教研成果转化,我市已相继成立150个涵盖全学段全学科“名师工作坊”,极好地发挥了教科研的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全市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加大投入“强基建”

  教育优先,投入先行。我市在师资力量提质培优的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强化队伍建设,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办学条件。

  近年来,市政府出台了“一个意见、两个办法”,每年制度性安排近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一线教师、教学名师和校长岗位奖励与职级待遇,“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考核考评制度使得教师积极性和办学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我市通过全面开展“月月有竞赛、年年有评选”和“领航校长”“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畅通学校校长、环节干部、一线教师职务职称晋升通道,制约教师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逐渐得以破除;通过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现“两管理一自主”,充分赋予学校日常管理“四个自主权”,将教师从“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同工同酬”“县管校聘”得以破冰。

  近三年,市政府累计投入56亿元,高质量落实“十四五”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行动计划,开工建设一系列教育重点项目,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教育专网覆盖率达100%,智慧黑板配备率达75%,教育基础设施和办学环境明显改善。

  教育教学“双丰收”

  通过接续性的“教育优先”政策导向和持续性的资金投入,我市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双提升”。

  目前,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已达53.0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7.71%。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国家级文明校园1所、国家级冰雪项目特色校2所、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3所、国家级足球或篮球特色校(园)42所。

  普通高中实现优质特色多样发展。3所市直属高中被确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2023年高考再次取得骄人成绩,600分以上学生占比位列全区第三,连续4年有学子被“清北”录取。

  职业教育实现类型化、标准化发展。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先后与内蒙古黄河科技集团等24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委培合作协议,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双证率”达99%,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特殊教育实现融合发展。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特殊教育由九年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头”延伸,高中毕业生实现毕业即就业。

  终身教育实现稳步发展。我市充分利用职业院校优质资源,开设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课程,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构建形成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

  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成绩显著、硕果累累。多年来,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教书育人,使我市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公共教育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贡献了教育力量。

  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放眼未来,站在新起点,我市教育系统将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实的举措,推动乌海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关闭
保存
打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