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我市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综述
发布时间:2023-11-09 09:08:41 作者:赵永刚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市紧紧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主导产业减碳升级和新兴产业扩能集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积极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在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工段和车间的画面以及生产设备各项运行参数,工作人员不时进行键盘和鼠标操作,并用对讲机和安全巡检员沟通。

  该公司已投产的年产38万吨BDO一体化项目填补了我市及自治区BDO产业空白,已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BDO及下游深加工产品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已投产的年产10万吨GBL(γ—丁内酯)创造了产品纯度、单套产量全球同行业第一的纪录。

  “我们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年产10万吨NMP(N—甲基吡咯烷酮)和年产20万吨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目前,两个项目已完成能评、环评等相关手续。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延伸BDO产业链,推动BDO产业链式发展、集群发展。”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徐茂介绍。

  打造一个新的产业基地,势必需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设。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历经两年半的建设于8月中旬开始投产。依托我市煤化工和乙炔化工两个具有明显区域性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公司利用丰富的石灰石、煤炭资源,用炔醛法生产BDO,从煤炭到终端产品PTMEG,构建起全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项目预计年均营业收入将达到110亿元,年均利税约10亿元。随着项目的投产,该公司也将成为世界单体生产聚四氢呋喃最大的企业。

  君正化工、三维新材料、华恒能源科技、东景生物环保科技……一个个可降解材料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使得可降解材料产业迅速起势、成势。预计到2025年,我市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能将达到22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40%以上,全产业链每年可实现产值1000亿元,将成为全国重要的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打造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乌海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锚定了新目标、指明了新方向。全市上下笃定信心、砥砺奋进,全力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的特色产业集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面对能源危机和“双碳”目标,我市加速布局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走出城区,在戈壁荒漠、乡村空地、废弃矿山,一块块光伏电板让原本闲置的土地身价倍增,成为能源聚宝盆。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甘德尔山深处,900余名建设者奋战在工地一线,夜以继日建设一个“超级充电宝”——乌海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支撑我市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的重要工程,该电站主要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下水库四大枢纽组成,总投资约86亿元,设计单机容量300兆瓦、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具有储能、调频、调峰、调相、黑启动、系统备用六大功能。电站每年发电20.08亿千瓦时,可减少标煤消耗35.8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85.05万吨,项目建成后,对于大幅提升蒙西电网的调峰能力,扩大电网接纳风电等清洁能源容量有重要作用。

  乌海能源公司积极推进“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在所属黄白茨煤矿、五虎山煤矿的排土场、采煤沉陷区等区域,开发建设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二期乌达区100MW光伏项目,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治理的循环发展,实现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

  在发展新能源产业过程中,我市注重推动产业链向下游硅片、电池、组件、储能等方向延伸,不断丰富拓展新能源场景应用,创造更多产品附加值。

  有机硅产业也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新型高分子材料项目。乌海及周边地区资源丰富,为生产有机硅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在京运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单晶硅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加料、取棒、运送成品,生产现场有条不紊。单晶硅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主要用于光伏技术和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等领域。12寸单晶硅棒比小尺寸同类产品的单位面积发电量更高、转换效率更好,广受市场青睐。连日来,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公司也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努力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技术研发,我们拥有了12寸大尺寸单晶硅棒大批量生产的能力,生产设备和工艺领先国内外,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更占据主导优势。通过研发工艺的改进,我们实现了单炉产能提升跨越式进步,同时也降低了单位能耗,公司年产5GW高效太阳能级多晶硅及单晶材料项目已建成投产,对于未来发展我们充满信心。”公司总经理张宇辉说。

  当前,全市已引进实施的有机硅及下游生产企业3家,预计到2025年占全国总产能近20%,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期项目已建成试产。在项目一号车间内,各条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成吨的原料在经过破碎、制粉、改性、石墨化、筛分等环节后,被制作成锂电池负极材料成品,满足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

  “目前,1、2号车间已进入试生产阶段,3、4号车间在调试设备。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公司总经理李民说,“产品的产销形势向好,我们将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后续项目建设速度,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开拓市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乌海市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庞大的电力消纳能力和应用场景,在保障周边地区电力供应安全、经济运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乌海市“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58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年减排二氧化碳671万吨左右,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作出贡献。

  围绕现代煤化工、硅基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精细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可降解材料5个超百亿级全产业链群,我市以链群思维扩增量、提质量,努力完备产业链条、健全产业体系,形成配套优势、集群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塑造产业新优势。去年以来,我市共签约新能源、新材料项目55个,协议金额超2900亿元,为乌海加快转型步伐提供了强力支撑、积蓄了强劲动能。

  华恒、君正、三维、东源等可降解材料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建设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步伐铿锵有力;恒业成、兴发、卡博特等有机硅上下游优质企业,不断拓展产业链深度、广度,硅基新材料发展势头强劲。加快永太含氟精细化工、益泽制药、中瑞药业医药原药中间体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医药中间体—原料药—成品药和制剂”精细化工全产业链;提速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炭洗选加工行业垂直一体化整合、焦化产业整合重组,稳步实施乌海抽水蓄能电站、“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引导陕汽乌海、五湖泵业等传统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和发展国轩零碳、海易通新能源等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等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立较为完备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

  驭“风”而上,逐“光”而行,“氢”装上阵,“风光氢储车”一体化协同推进,乌海市不断厚植绿色低碳发展底色,迈上了新的产业赛道,发展动能不断集聚、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处处涌动着生机活力、蕴含着无限商机。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8992631,邮箱:whdsj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