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教育,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教育,背负着一个地方的未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
乌达区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海南区通过教育部的双普认定;
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已具备搬迁条件,优越的办学条件为学子求学提供良好保障;
培养卓越教师78名,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助力教学质量实现新跨越;
……
2023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领域,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纵深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市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打好“融合牌” 构建立德树人新体系
诵读、宣讲、歌舞、心愿卡……2月25日,乌达区巴音赛街小学全体师生迎来新学期,学校德育处为学生们准备了仪式感满满的“开学第一课”。纵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开学第一课”,主题缤纷、花样繁多,各有意义。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不仅体现在“开学第一课”上,更是有机融入日常教学中,让我市各族中小学生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2023年,我市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并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引导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传承、融入课堂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以“一课一活动”为德育引领,厚植少年儿童爱党爱国情怀,培养品行高尚的新时代好少年;始终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常抓不懈,通过校园文化氛围创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等路径,积极开展各类民族特色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将“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内容牢牢地扎根于各民族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着力促进“五育”教育融合发展,实施“体育+”“美育+”“劳动校本课+校外实践教育”新模式,积极推进育人方式改革,重构教育新生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3年,我市学生代表自治区赢得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竞走项目首枚奖牌;自治区十五届运动会上,我市191名学生运动员斩获15金13银14铜,并打破多项自治区纪录。
走好“均衡路” 促进各类教育协同发展
为了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我市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落地落实为工作主线,将各级各类教育融合发展“一盘棋”考虑、“一体化”运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走出了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乌海路径”。
聚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7.1%,高于国家标准12.7个百分点。海南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通过教育部验收。
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充义务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化”。乌达区通过自治区首批优质均衡创建督导评估,海勃湾区、海南区义务教育短板不足加速补齐,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扩优提质。持续推进“集团化”一体化办学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聚焦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改革,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质发展”。普通高中“一校一品”扎实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改革”顺利开展,课堂模式的育人实效不断显现。
聚焦职业教育融通发展,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实现“协同育人”“实践育人”。我市职业教育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创新改革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实施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建成5个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市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在国际、国内及自治区中等职业技能赛事中连获佳绩,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
聚焦特殊教育融合发展,严格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特殊教育的决策部署,遵循特殊教育规律,坚持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不断推进特殊教育制度化建设,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头”延伸,高中生实现毕业即就业。
教育费附加资金5.35亿元,基础教育学段“免补资金”“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市第十中学全寄宿制项目、市第十一中学等项目相继开工,一体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市级“平安校园”示范学校覆盖率达100%……
2023年,我市持续改善教育民生,区域教育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把好“队伍关” 锻造新时代出彩教育人
在海勃湾区滨河小学,“刘丽霞名师工作坊”成员、青年教师许少华利用“黑猫警长”的例子进行情景化教学,这让相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情景化教学”是“刘丽霞名师工作坊”上学期的研讨课题之一,目前已应用于海勃湾区滨河小学38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当中。“我时常依托名师工作坊分享教学心得,还针对青年教师遇到的教学难点进行专题突破,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从教24年曾获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的刘丽霞说。
近年来,我市以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骨干成立“乌海市名师工作坊”,各学校一线名师依托“乌海市名师工作坊”积极开展教师传帮带、教研引领、优质课程建设等活动,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聚焦教研成果转化,有效推动全市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2023年,我市深入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出义务教育扩优提质、教育教研全域联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等5个“一体化”工作举措,加速推进全市教育一体化新格局形成,市区一体、校际联动效应初步显现,教育系统高质量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我市推动校(园)长队伍发展专业化,实施“领航校长”项目,完成对106名校(园)长后备干部专业化培训,全市校(园)长通过竞(选)聘上岗占比达86.5%;组建涵盖市、区、校三级121人的一体化学科联合教研队伍,推动形成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教研工作机制。我市推动教师队伍质量优化,以“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为抓手,聚力巩固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成效,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十个一”教育活动,营造风清气正育人氛围;实施卓越教师培训工程与名师培育计划,培养卓越教师78名,评选教学能手72名、教学新秀49名,评审“双师型”教师72名。
厚植教育沃土,书写育人新篇。2023年,我市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张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教育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实、基础更加牢固。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正以昂首跨越、蓬勃发展的姿态,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的崭新篇章。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