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从“养老”到“享老” ——我市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4-25 10:03:40 作者:王超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既是每个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构建起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向有质量转变,让老年人真正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美好愿景。

  智慧养老

  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只要一个电话,助老员就会上门服务,理发、收拾家,什么都能做,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家住海勃湾区的老人张兰提起“虚拟养老院”赞不绝口。

  在我市,这样的“虚拟养老院”已为数万名老年人提供康复保健、生活照料、心理咨询、饮食服务、家政便民等多项居家养老服务。

  4月23日,记者在乌海市智慧养老监管服务中心看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市89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运行数据和服务动态。该中心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了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等资源,形成“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监督”的智慧养老生态圈。

  “开通了养老服务专线,录入老年人基础信息数万条,联通89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利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判断异常、鉴别风险趋势等,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处理求助上千次,响应及时率达100%。”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建新说。

  记者在服务中心系统调阅了部分信息,看到工作人员在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时,都会拍摄现场服务的照片上传至系统,后台监管人员定期向服务对象打电话询问服务情况,完成服务质量监管,形成养老服务闭环。

  为了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我市按照“1+3+N”养老服务模式在智慧健康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依托市级养老指挥调度中心,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社区助老管理员和加盟服务商,提供日托、短期托、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家电维修、代购、代缴等实体援助服务和定制生活照料服务,对服务对象做到有呼必应、有问必答、有求必帮,逐渐形成多层次、可持续、高联动的城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医养结合

  创新养老新模式

  “选择这里养老就是因为医疗资源,无论是预防保健、头疼脑热、腰颈肩疼,还是突发疾病应急处理,老年公寓承诺都可以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孩子们都很放心。”4月23日,在海勃湾区宜和老年公寓,正在接受理疗的赵秀英老人笑着说。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如何更好满足?医疗资源供给是值得重点考虑的因素。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动“医疗+养老”融合发展,打通医养结合关口,采取在养老服务机构增设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等形式,整合资源优势,拓展服务模式,推进医养共建共融,为老年人提供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

  “打开银发市场,离不开‘医靠’。在医养结合方面,我们与市樱花医院建立了沟通机制,开设了老年人就医优先绿色通道,定期选派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诊治,为养老的患者提供住院、门诊、理疗、护理等服务。同时,我们也依托医院为附近居民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海勃湾区宜和老年公寓副院长王丽霞介绍,2023年,宜和老年公寓全面升级改造,将日常护理、疾病医治、心理安慰三者结合,打造集“养老院、医院、护理院、社区、居家、康复中心”六位一体医养结合新模式,提供“医、养、康、护、乐、教”全方位服务。目前,公寓共入住老年人近300人,提供养老服务覆盖周边社区近2万老年人。

  为了做优机构养老,保障老年人的刚性需求,我市大力优化机构养老服务供给,通过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与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统一规划、统筹运作,探索“养”“医”“康”有机融合,不断加强养老机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提升专业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同时,依托全市重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为全市残疾、失能老人提供嵌入式居家照护和医疗康复服务,有效缓解了家庭照护难题,推动养老机构实现多元化发展。

  如今,我市像海勃湾区宜和老年公寓这样医养结合的机构数量逐年上升,医养结合正稳稳托起健康“夕阳红”。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