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代表参加我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 (资料图)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市再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从荒漠戈壁到绿洲新城,从传统拥军到创新服务,这座黄河岸边的“山海沙城”用多年的接续奋斗,将双拥精神深深镌刻在城市基因中,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生动实践,谱写了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壮丽篇章。
高位谋划 双拥工作融入城市血脉
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在这片发展热土源远流长。乌海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市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坚定决心。
市委、市政府和驻市部队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把双拥工作当作一项事关战略全局的政治任务,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考虑、协调推进,确保双拥工作任务全面深入开展。建立“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双拥领导小组会议”三重机制,近5年累计召开专题会议32次,解决部队营区改造、军属就业等难题68项。创新实施“双拥项目化”管理,将42项重点任务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形成“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的闭环机制。严格落实军地“双清单”制度,努力为部队解决后顾之忧。
2020年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1402.84万元支持驻军建设,完成民兵训练基地升级、武警营房改造等40项工程。投入43万元为乌海舰建设“学习e家”智慧战舰系统,推动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乌海舰签订《舰企共建协议书》,舰地舰企共建不断深化。
精准服务 让尊崇可感可触
拥军优属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落到实处、干在实处的真情实意。每逢春节、“八一”等节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走访慰问驻市部队、海军乌海舰指战员、消防救援支队、军休干部、部分优抚对象、抗美援朝老兵、困难退役军人、烈士遗属等。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慰问金791.69万元。
走进海勃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一块电子屏引人注目——全区退役军人就业、医疗等需求数据实时变化、一目了然。这是我市“数字化双拥”的生动注脚。
如今,全市建成95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开发“乌海老兵”App,实现优待证申领、政策咨询等28项业务“掌上办”,累计办理事项1.2万件,满意度达99.6%。建立“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机制,从新兵入伍佩戴红花,到为立功家庭送喜报,再到退役返乡锣鼓相迎,形成“入伍到退役”全链条服务。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化拥军让尊军爱军氛围浸润城市每个角落。我市设立永久性双拥宣传牌、双拥宣传标志52处,打造双拥主题公园。在公交车及公交车站点、户外LED屏和商户电子宣传栏滚动播放双拥标语。启用“双拥号”公交车15辆、“双拥号”游船1艘。结合政府网站专栏、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平台搭建新媒体矩阵,加强政策理论宣传,强化正面典型引领。加强国防教育示范校建设,广泛开展各类国防教育活动,不断完善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将国防教育与思政课相结合,创新实施“微国防”和“国防一刻钟”,利用自习、晨会、班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5分钟的国防教育。用好烈士纪念广场、国防教育基地、军史文化长廊、国防教育主题园等红色教育阵地,讲述烈士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并举办“赓续红色血脉、致敬军旅荣光”主题红色展览、革命文物巡回展,增强市民爱国拥军意识,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氛围。
深度融合
军民携手共绘发展蓝图
民拥军的热情,时刻温暖、感动着驻市部队,而驻市部队的“反哺”也同样可圈可点。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驻地部队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乌海这个“第二故乡”作出了贡献。武警乌海支队常态组织两支专业分队执行反恐处突和抢险救援任务,并强化与市委政法委的指挥链路建设,随时保持战备状态。持续推进“衔接乡村振兴五助力”活动。军分区投入39万元,用于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巴音陶亥镇渡口村和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乡村振兴项目;军分区机关和海南区人武部投入40万元扶持乌海市第二十三中学,与4个村建立了定点联系,振兴乡村教育事业。武警乌海支队2018年开始对口帮扶团结新村,先后捐赠了拖拉机、旋耕机、果蔬配送车等农业用具,并于2022年、2023年两年间捐赠20万元用于团结新村乡村振兴建设,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军分区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组织官兵、文职人员、职工及民兵栽植树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赢得了全市人民的高度信赖和广泛赞誉。
双拥工作没有终点。如今,在这片热土上,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仍在续写。新征程上,我市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双拥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局面,擦亮双拥之城的模范底色,让双拥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夺目。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