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主题演讲比赛。
■诚信乌海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今年以来,我市以“法治”与“诚信”融合发展为核心理念,锚定“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大诚信领域,以系统化思维和创新举措扎实推进信用生态建设,全力擦亮“信用乌海”品牌,构建起政府引领、多元共治、法治保障的诚信建设新格局,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多措并举
擦亮政务诚信招牌
我市持续筑牢政务诚信基点,多管齐下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与公信力。我市在全区率先建成“一件事一次办”掌端审批系统。该系统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整合多个审批环节,实现了全流程掌上办理,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一次不用跑”。此外,全面归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十公示”信息2.2万余条,及时率、上报率、合规率均达到100%,进一步增强了政务信息透明度。
同时,我市政务信用建设持续向纵深推进,创新建立合同备案审核机制,明确备案环节,严格审查细节,政府合同实施全流程监管、前置审核把关,进一步筑牢诚信政府防护墙,目前审核备案政府合同46件,消除法律风险点170个,有效促进践诺履约。加强公职人员诚信教育和监督考核,已完成2025年度招聘的461人社会信用记录查询工作,从源头上保障公职人员队伍的诚信素质。
创新监管
优化商务诚信生态
我市聚焦商务诚信建设,以创新监管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在信用修复方面,编制详细的涉企行政执法和信用修复工作报告,深入分析企业在信用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实行信用修复受理、初核“双人审核”及“一日办结”工作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安排专人负责信用修复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确保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信用修复审核。目前,已成功修复2147条行政处罚,帮助1250家企业重塑信用,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为了让信用监管更加精准有效,我市还全面实施《乌海市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实施方案(试行)》,方案从企业的经营状况、纳税记录、合同履约、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对6万余家经营主体进行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企业实施差异化信用监管,对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减少监管频次,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便利;对于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其整改提升,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更加精细、务实。同时,我市积极倡导企业签署《诚信经营承诺书》,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目前全市已有13104户企业签署承诺书。
宣传引领
织密社会诚信网络
我市持续厚植社会诚信土壤,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加强舆论宣传方面,精心编制《乌海市诚信建设白皮书》,系统梳理和总结我市在诚信建设方面的工作举措、创新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向社会全面展示诚信建设成果。
同时,我市把诚信文化纳入北疆文化建设一体宣传,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统筹“报、台、网、端、微”等全媒体矩阵,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主题宣讲活动。举办3期普法早市,组织法律专家、志愿者深入社区、集市,向群众发放《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宣传册、折页等,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开展180场次诚信主题宣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7000余人次参与,让诚信理念深入人心,着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社会氛围。
我市还积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榜样就在身边”模范典型“三巡八进”活动为载体,组织诚信企业代表、诚实守信模范人物走进企业、学校、社区、农区等场所,广泛开展百余场诚实守信模范典型事迹宣讲活动。通过讲述身边人的诚信故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诚实守信观念,激发全社会践行诚信的热情,争做文明守信乌海人。
实施正向激励,持续开展“诚信优享码”激励活动,印发《乌海市守信激励措施清单》。对综合评价为A级的企业及诚信职工,在政务服务方面,提供优先办理、简化手续等便利;在社会层面,涵盖衣食住行等多个领域,给予景区门票优惠、酒店住宿折扣、公共交通补贴等实实在在的优惠。对A级且纳入自治区诚信达标的企业,积极开展提级工作,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营造守信激励的良好社会氛围,让诚信成为企业和个人的宝贵财富。
严格司法
守牢公平正义底线
找准司法公信基点,以严格规范的司法举措守护公平正义。在执法建设方面,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两项监督”工作,即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加大监督力度,坚决纠正应立不立、违法乱立等问题。通过提前介入重大案件、调阅案件卷宗、与公安机关沟通协调等方式,规范侦查行为,提高侦办重点案件质量。公安机关加大全流程执法巡查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执法巡查制度,对执法办案的关键环节进行精准分析和动态管控。累计下发执法巡查通报19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整改,确保重点执法环节项目零超期,不断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
我市还成立全区首家涉企民商事专业化法庭,树立“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司法理念。针对涉企民商事纠纷,充分发挥调解的优势,邀请行业专家、律师等参与调解,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诉讼成本和时间。自成立以来,涉企民商事纠纷上诉率总体下降13.7%,有效维护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打造“律师助企公益法律咨询点”,组织专业律师团队,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系列活动45场次。律师们深入企业,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为企业进行全面“体检”,出具专业意见85条,审查合同60份,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合同签订、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