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文明实践活动。
关注未成年人成长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每到寒暑假,“孩子去哪儿”就成了困扰众多家庭的民生难题。数据显示,海南区62%的双职工父母需同时上班,48%的流动家庭因亲属远在千里而被迫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假期未成年人安全事故发生率较平日升高37%。
为解决这一问题,海南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自2021年起精心打造“假期快乐成长营”品牌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开设课程365场次,服务未成年人7400余人次,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家庭参与”的假期托管服务体系,成为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样本。
凝聚多方力量
构建资源整合网络
“假期快乐成长营”的建立,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凝聚与资源的有效整合。海南区通过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以区委宣传部为统领,文明办、教育局、总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构建“需求征集—资源对接—效果评估”闭环管理体系。通过学校线下沟通、线上问卷调研,累计收集家长需求1200余条,进而针对性调整课程设置。
在教学团队打造上,项目突破传统托管“单一教师”模式,构建起“专业老师+返乡大学生+社区志愿者+热心公益人士”的立体化师资库。从辖区中小学选拔35名骨干教师组成核心教学团队,负责课业辅导与德育课程;与团区委“杨帆计划”合作,每年招募40余名返乡大学生担任“营长”,设计“大学生带你看世界”系列课程;还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退伍军人等62名社会各界人士作为“特色讲师”,形成“一老一少一专”的师资结构,让孩子们在多元视角中拓宽认知边界。
创新课堂形态
激活文化传承与科技探索
“成长营”在课堂形态上不断创新,让文化传承与科技探索相互交融,为孩子们带来别样的学习体验。考虑到海南区工业城区文化多元、流动人口子女占比高的特点,成长营将非遗技艺与年俗文化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的互动课程。开设了“剪纸里的二十四节气”“扎染工坊”等课程,学生们不仅学习技艺,还结合本地文化创作作品。
7月14日,由海南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暑践初心 德润成长”文明实践暑期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热闹非凡,小丑拿着五彩气球,娴熟地拧出各种造型,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哪吒玩偶的出现更是点燃了现场气氛,孩子们争相与其互动,整个场地充满了欢声笑语,为活动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在手工制作环节,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手中的材料,按照老师的指导开始动手操作。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带着北疆文化印记的小风扇成功转动起来,吹出阵阵凉风时,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学生吕鑫淼说:“每年暑假我都会来这里参加活动,在这里我可以交到新的朋友,还可以学习到许多知识,感觉假期非常充实。”
“接下来的一个月暑假时间,我们将开展‘巧手选物 创意无限’‘科技探秘 智创未来’‘红星闪耀 使命在肩’‘非遗匠心 暑期传习’四个主题相关课程,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夏天,同时海南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也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海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杨妤说。
拓展阵地空间
打造全域育人矩阵
“成长营”还积极拓展阵地空间,打造全域育人矩阵,让孩子们的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成长营打破区域壁垒,整合阵地资源。依托海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处打造核心服务区,开设全天候自习室;在24个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设“家门口的成长营”,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免费托管,配备暖心文具、共享读本,实现服务“最后一公里”覆盖。
海南区拉僧仲街道金海社区依托紧邻学校的优势,盘活社区书屋与社区活动室,开设“早读角”“课后乒乓争霸赛”,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早送晚接”难题。家长李丹说:“有了社区的帮助,我们接送孩子更安心了。”
“成长营”还建立“基地课程化”研学机制,开发8条精品研学路线。在海南区消防救援大队,学生学习消防器材使用、参与火灾逃生演练,化身“小小消防员”;在巴音陶亥镇,开展“农耕文化体验”,从翻土播种到收获采摘,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在黄河西行客栈,组织“黄河文化探寻”,采集水样、绘制流域图,聆听黄河故事,培育生态保护意识。
海南区“假期快乐成长营”项目的探索,始终围绕民生需求展开,紧扣未成年人成长需要。通过凝聚多方力量、创新课堂形态、拓展阵地空间,该项目已从单纯的假期托管服务,发展为集教育、文化、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有效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流动家庭的假期看护难题。“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服务、丰富内容,持续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海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佳丽说。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