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千里山镇:“以工代赈”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5-07-23 09:22:57 作者:市政府办公室 来源:乌海日报

  口袋公园焕新、政务服务延伸、点亮群众出行路……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党委坚持学“深”、查“准”、改“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锤炼党性、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通过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下沉基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学促干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用实际行动书写“民生答卷”。

  7月16日清晨,在千里山镇巴音乌素村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现场,居民李风中已经和工友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作为工程的施工人员,他一边熟练地铺设管道,一边跟记者算起了收入账:“一天220元,8天就挣了1760元,这活干得踏实!”

  记者在现场看到,10余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道路破除、沟槽开挖等作业。这里的施工队伍中有6名都是本村居民。“这个工程就是要解决我们的吃水问题,大家干得特别上心。”李风中抹了把汗说道。

  “多亏了镇里的‘以工代赈’,帮助我们解决了用工难题。”项目相关负责人高利君向记者介绍,相比原来的模式,在建设过程中推行“以工代赈”,通过优先吸纳本地居民参与建设,极大节省招工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工期还比原计划提前了5天。更让人欣喜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已经有2名居民从普工成长为技术骨干,有效缓解了项目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让“大家事”变成“自家事”,让利于民的同时也提高了项目建设质效,这就是千里山镇党委创新推行的“以工代赈”模式,将政府工程与群众就业紧密结合,既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又提升了项目建设效率。通过“宜用则用、能用尽用”的原则,优先吸纳本地居民参与建设,实现“工程惠民、就业富民”的双赢局面。

  “为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效,目前,我们开展‘以工代赈’活动累计带动332名居民实现就近就业,共计发放劳务报酬近40万元,同时在‘海区e家’小程序上线‘以工代赈’功能模块,录入288名工人信息,有效拓宽了居民增收渠道,让居民在家门口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千里山镇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哲介绍,在施工中,同时实施“技能培训+就业帮扶”模式,通过“以工代训”“现场教学”等方式,为务工居民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搭建“智慧用工”平台,实现工人技能档案数字化管理,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服务体系。

  民生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千里山镇党委运用“美丽千里山”公众号发布征求意见二维码,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相结合方式,征集到关于完善基础设施、带动群众致富、为基层减负等方面建议意见12条,结合“12345”群众服务热线,立行立改问题140条。针对群众反映的新和社区路灯缺失问题,计划使用服务居民专项资金新增路灯12盏,为群众出行提供保障。针对农区居民存在就业问题,精准摸排劳动力就业需求,在辖区组织实施的各类零散工程中,优先招聘辖区待就业群众,累计带动332名农区居民实现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约40万元,有效拓宽了居民增收渠道。

  如今,从拓宽农产品销路到解决居民就业难,千里山镇党委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居民真切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新气象,实现了民生改善与作风建设的双赢。

关闭
保存
打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