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重视解决AI合成侵权问题
发布时间:2025-03-03 11:35:19 作者:市政府办公室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

  近期,AI深度合成技术引发的侵权现象引起关注。据报道,多名公众人物的声音和形象未经授权被用于制作恶搞视频或带货广告,这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暴露了当前AI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

  AI深度合成技术,通俗来说就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声音克隆、面容替换等效果。这种技术既可用于打造虚拟主播、数字永生等创新场景,也可能沦为侵权工具。在技术门槛持续降低,且缺乏有效监管的背景下,AI滥用的风险不容小觑。

  侵权行为发现难,技术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侵权行为难以被及时认定,通常需要被侵权人主动追溯;侵权行为危害大,AI深度合成技术的滥用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边界,“眼见不再为实”冲击着不少人的观念;侵权行为维权难,被侵权人在维权过程中成本很高,AI深度合成技术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全数追回。这种“发现难—危害大—维权困”的恶性循环,凸显出传统治理模式的效能瓶颈。

  面对AI深度合成技术带来的问题,除了法律应对,还需要探索技术上的解决方案。例如,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已经开始开发AI检测工具,用于识别深度合成的音视频内容,通过分析视频的像素层面和音频的细微特征,有效区分内容是否为合成。此外,技术专家还建议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合成内容进行标注,以便在传播过程中明确其真实性和来源。与此同时,也应通过宣传和科普让更多人了解AI合成技术的风险,学会使用相关技术手段,分辨虚假信息。

  AI深度合成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加强规范和治理。要更好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让技术真正造福人类。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