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筑牢强市之基 挺起发展脊梁 ——解锁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密码
发布时间:2024-07-24 09:59:34 作者:赵晖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今年1至5月,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这组数据映射出乌海工业经济砥砺奋进的坚实步伐。

  工业,是乌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我市始终牢固树立“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的理念,主动服务融入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聚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让工业这个“脊梁”挺起来、硬起来。

  做强发展“主阵地”

  在内蒙古广远煤炭综合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塔吊耸立、车辆穿梭,技术人员正在拼接管道、安装设备。预计今年9月,产业园配套300万吨洗煤生产线试运行。

  该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储用、配煤、装车等将实现管廊连接,生产过程更加绿色,对于地区煤炭洗选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同样,金嵘百川千万吨级煤炭绿色加工贸易产业园项目也在加紧施工。“项目年内可投入运行,届时可以真正做到司机不下车、产品不落地、洗煤不见煤,实现全过程清洁运输、绿色洗选。”项目技术负责人王哲宇说。

  以上两个项目是我市加快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的一个缩影,同时彰显了我市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源型产业是内蒙古的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不是不要资源型产业,而是发挥比较优势,把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源转化增值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把资源转化增值这篇文章做好。

  作为资源型城市,乌海坚持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既是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的关键抓手。

  当前,我市坚持先立后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工程,提速推进矿权整合、焦化产业整合重组、煤炭洗选加工行业垂直一体化整合,促进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煤炭洗选加工行业垂直一体化整合方面,加快建设9个综合性煤炭产业园,推进煤炭采洗选、储配运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建设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在矿权整合方面,加快6个露天煤矿整合区、1个井工煤矿整合区、10个非煤矿山整合区整合工作,切实解决矿区生产布局散乱、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动全市矿产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焦化产业整合重组方面,推动新建已投产焦化项目满产达效、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力促拟建项目完成产能置换和手续办理、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延伸发展煤焦油、焦炉煤气、粗苯深加工等下游产业,着力打造国家级绿色焦化产业基地。

  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之义。

  走进我市首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厂区穿梭,每到一处可能发生故障的隐患点,机器人都会停下仔细检查。

  “这台机器人主要巡检外管廊和电解二楼重点监控的化工工艺、电解工艺,它的摄像头上具有测温、测震、识别漏液功能,还可以监测有毒、可燃气体的浓度、含量,监测数据实时传到集控中心。”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氯碱车间主任王健介绍,自从有了智能巡检机器人,车间内危险系数较高的生产场景下,巡检、记录、操作等工作都由它来完成。

  创新是撬动发展的第一杠杆,也是推动产业转型的不竭动力。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的支撑作用。

  目前,我市建成数字化车间4个、智能工厂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50户、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6户。西北化学网、飞狮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企业达470家,并与21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建立友好关系。

  瞄准发展“风向标”

  从黑色的煤炭到透明的BDO,再到一块质地柔软、韧性十足的氨纶布匹……走进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中控室,展示台上一字排开的样品集中展示着该企业深耕BDO产业的丰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

  当前,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推动主导产业减碳升级和新兴产业扩能集聚,积极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基地,抢占经济发展“新赛道”,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聚焦打造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已引进建设总投资582亿元的华恒、君正、三维、东景、广锦等5个BDO一体化项目及8个下游配套深加工项目。截至目前,建成、在建BDO产能达160万吨,形成“BDO—氨纶、BDO—锂电池溶剂、BDO—可降解材料/工程材料、BDO—医药中间体”四大全产业链条。预计到2027年,我市BDO产能将占全国总产能的30%以上,产值突破1000亿元。

  全力建设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能源消纳基地,国轩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乌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速推进,“阿电入乌”首期200万千瓦区域互济新能源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3个总装机40.5万千瓦的工业园区绿色供电和2个总装机32.5万千瓦的风光制氢一体化新能源项目获批,30万千瓦存量负荷绿电替代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已初步形成存量负荷绿电替代、新增负荷绿电配置的绿电消纳发展格局。

  乌海产业之“新”,远不止于此。

  恒业成、兴发、卡博特等有机硅上下游优质企业落户我市、投资我市,深耕有机硅产业,硅基新材料发展势头强劲。

  永太含氟精细化工、益泽制药、中瑞药业医药原药中间体等项目火热建设,“医药中间体—原料药—成品药和制剂”精细化工全产业链加快构建;

  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步伐加快,国轩零碳、海易通新能源等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等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逐步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初步建立……

  夯实发展“支撑点”

  盛夏时节,行走在乌海大地,项目如歌,发展如潮。

  宜昌兴发集团总投资26.65亿元的年产20万吨工业硅一期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清陶(昆山)能源公司总投资5亿元的正极材料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涌动着奋斗的激情和澎湃的活力。

  梳理工业经济发展的成果,既要观“形”,也要察“势”,既要看量的积累也要看质的突破。今年,乌海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系列“进”的势能在奋力突围、不断集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进”,积蓄在产业聚变的强大后劲中——

  我市以年度市级重点项目为载体,实行“争先进位、赛马比拼”工作机制,以挂图贴牌、排名比拼、督办考核等措施,推动项目早落地、快建设、见实效,实现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

  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64个,总投资1951.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25.7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复工233个,开复工率84.5%,完成投资105.8亿元。

  “进”,呈现在产业升级的不竭动能中——

  坚持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制定《乌海市制造业中试基地建设方案》,以建设先进的中试能力为目标,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健全中试服务平台体系,为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融合发展,力促数字转型蹄疾步稳。我市成功入选2024年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盟市,制定《乌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政策。截至目前,我市数字化评估诊断覆盖率达97.2%。累计建成5G基站1821个,实现园区网络无死角全覆盖。建成数字化车间4个,智能工厂1个。

  着力节能降碳,力促绿色转型升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化以绿色制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业链为主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促进园区产业链集聚。

  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近在眼前,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能源消纳基地破题成势,国家级绿色焦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日新月异,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新型工业产业风生水起……

  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加快孕育,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形成,乌海这座新兴工业城市“潜”景无限!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8992631,邮箱:whdsj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