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标       题 《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455T/2025-03154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乌海市民政局 信息分类 部门政策解读
成文日期 2025-01-08 00:00:00 公开日期 2025-01-08 15:37:40 公文时效 有效
《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作者: 来源:乌海市民政局 打印 保存 关闭

  

  一、制定《实施办法》的背景依据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儿童工作的安排部署,认真落实第七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要求,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促进流动儿童均等享有高质量权益保障和关爱服务,根据自治区民政厅等二十一部门印发的《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主要目标

  1.短期目标(到2026年底):优化健全流动儿童相关政策制度,使关爱服务更加精准有效,重点领域惠民措施更加平等均衡,儿童信息台账更加精准,基层基础更加坚实牢固,显著提高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整体水平。

  2.长期目标(到2035年):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关爱保护体系全面健全,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权益得到全面保障。

  三、《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一)监测摸排与信息台账

  1.监测摸排:明确流动儿童范围,即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双方或一方离开户籍地,跨县域异地居住或生活6个月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城市中心城区的市辖区之间异地居住或生活的除外)。由各区民政局牵头,多部门参与,加强数据共享和比对分析,组织力量走访排查,建立定期监测摸排工作机制,至少每半年更新一次信息。

  2.建立台账:对特殊情况的流动儿童建立重点关爱服务对象信息台账,与相关部门共享信息,定期走访探视。教育局建立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帮扶台账,解决学习生活困难。

  3.数据共享:民政局与相关部门加强数据比对共享,实现数据分析应用功能,动态监测流动儿童数据。公安局加强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教育局共享随迁子女就学信息。

  (二)制度措施与保障水平

  1.教育保障:建立人口生源预测与学校布局、学位安排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人口集中流入地区教育资源供给。落实“两为主、两纳入”原则,精简入学证明材料,推行“教育入学一件事”,提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推进就地中高考升学,落实教育资助政策。

  2.卫生医疗保障:建立居住地管理的妇幼健康服务模式,为流动儿童提供“一站式”服务,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落实流动儿童参保工作,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为流动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

  3.基本生活保障:分类保障流动儿童生活,对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跨省通办”。为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优先保障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便利流动儿童上学、出行,鼓励开展慈善帮扶。

  (三)关爱服务与健康成长

  1.家庭教育指导:妇联、教育等部门依托相关载体,为流动儿童和家长提供指导和培训服务。村(居)委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各司其职,加强对流动儿童家庭监护的监督和指导。

  2.心理健康关爱:政法部门牵头加强部门协作,发挥各方力量为流动儿童提供心理服务,预防违法犯罪。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对流动困境儿童进行心理健康风险评估和跟踪服务,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

  3.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网信部门净化儿童网络空间,教育局指导学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民政局组织社会组织等为流动儿童提供服务,团委、妇联依托相关阵地开展文化服务活动。

  4.法治安全教育服务:司法行政部门将流动儿童普法列入工作要点,法院、检察院依法保护流动儿童权益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局指导学校开展思想道德和安全教育。

  5.城市融入服务:动员各方力量促进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生活,人社部门提供就业服务,发展改革、住建、妇联等部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关注流动儿童需求,保障其参与权。

  (四)工作要求

  1.服务保障机制:市民政局牵头成立工作小组,压实部门责任,建立关爱服务机制,加强数据和信息共享,会商解决问题。财政部门做好经费保障。

  2.夯实基层基础:加强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为主阵地的关爱保护工作网络,提高机构和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水平。

  四、《实施方案》的意义

  《实施方案》的出台,是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和自治区对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各方资源,为流动儿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爱保护服务,有助于解决流动儿童面临的实际困难,促进其在教育、医疗、生活等方面享有平等权益,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