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标       题 乌海市委 市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意见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3089/2022-01524 发文字号 乌党发〔2021〕27号
发文机构 信息分类 政府文件
公开日期 2022-01-27 17:29:53 公文时效 有效
乌海市委 市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意见
作者:市政府办公室 来源: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打印 保存 关闭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通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深挖节水潜力,切实提升用水效率,推动我市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为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为抓手,细化实化节水控水工作举措,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与水资源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工作原则

  ——以水定需、节水优先。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城市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夯实基础、重点突破。推进节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节水监管能力,补齐短板弱项,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聚焦重点领域,服务区域重大战略,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

  ——分类施策、落实责任。结合各地区各行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因地制宜确定节水任务措施。压实目标责任,严格考核管理,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深度节水控水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29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1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亩均用水量控制在390立方米以内;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绿化亩均用水量控制在368立方米以内。

  到2035年,人水关系和谐,节水意识深入人心,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59亿立方米以内,建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节水制度体系、定额管理体系和水权流转体系,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二、工作任务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围绕“总量约束、强度控制、严格管理”三个方面部署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

  (一)严格用水总量约束

  建立市、区两级用水总量管控指标体系。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落实到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各区取用的地表水量不得超过水量分配方案明确的可利用量;开采的地下水量不得超过本区域地下水可利用量,并符合地下水水位控制要求。对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工程规划和重大产业、项目布局规划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对各类开发区、产业园、新区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开展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

  (二)坚持用水强度管控

  健全市、区两级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实行定额管理,在规划编制、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取水许可、计划用水、节水载体建设、考核监督等方面加强用水定额约束。在工业用水领域率先开展用水定额达标,加强农业、生态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管理,部分行业领域用水效率走在自治区前列。

  (三)强化全过程监管

  完善市、区两级取用水管控体系。严把项目准入关,将用水效益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将节水评价作为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的关键要素,严格落实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全面推行工业用水领跑定额标准,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强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和动态监管,加强用水计量监控,合理下达计划用水,坚决执行预算管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的用水工艺。

  三、重点领域

  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工业、农业、城乡生活、生态和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进深度节水控水行动。

  (一)深入实施工业节水减排

  1.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水定产,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约束,将水资源要素纳入项目准入条件,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布局和规模,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列入淘汰类目录的建设项目,禁止新增取水许可。加大产业链整合延伸,优化用水结构,引进培育鼓励类项目、延链补链项目、绿色高端项目和低水耗高产值项目,不断提高用水效益。

  2. 实行水资源预算管理。率先在工业用水领域建立预算管理体制,实行零基预算管理。实现工业用水计量监测全覆盖,统筹调度水资源存量,按年度统筹闲置水指标和水量,合理配置水资源,建立完善水权流转体系,促进水指标高效利用。

  3. 落实高标准定额管理。对照《内蒙古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产品领跑和先进定额,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工业项目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到2025年,已建成投产的电力、钢铁、化工等高耗水行业全部达到领跑定额标准,其余项目全部达到先进定额标准。

  4. 推动节水型企业和园区建设。引导工业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推动工业企业应用高效冷却、无水清洗、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建立产城融合用水新模式,鼓励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实现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实行废污水资源化利用,产业园全部达到“近零排放”,创建示范园区。到2025年,规模以上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打造节水型工业行业,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产业园全部建成节水型园区。

  (二)全面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5. 严格控制耕地面积。坚持以水定地,严格农业用水总量控制,统筹考虑本地区水资源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在满足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耕地保有量指标前提下严格控制耕地灌溉面积,因水制宜推行轮作休耕,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黄河河道滩区内禁止开荒扩耕,逐步实现退耕还滩、还湿。

  6.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减少玉米、水稻等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扩大葡萄等节水高产作物和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合理确定玉米、葡萄、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和灌溉频次,制定合理灌溉制度,强化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解决农业用水粗放问题。

  7. 深度推行节水灌溉。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实施沿黄取水口整合和集中供水改造,提质增效,控制泵站农业取水量。推动输水设施提档升级,实施渠系输水更换管道输水改造,提高输配水利用效率。规模化推广喷灌、微灌、低压管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智能化灌溉、设施农业建设力度,严格取用水计量,加强田间用水精细化管理。建立工农业统筹互补的节水投入模式,通过水权转让的方式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

  8.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分级分类制定差别化水价,进一步完善水价管理体制和取用水监管体系,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促进农业用水压减,逐步实现现代化农业集约化、区域化发展,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升。

  (三)大力开展城乡节水降损

  9. 推动城乡人水和谐。因水制宜、集约发展,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合理布局城乡空间,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在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发挥城市节水的综合效益,提高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

  10. 实施城乡节水工程。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大力开展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实施农村集中供水管网节水改造,完善计量设施,逐步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11. 推进节水型载体建设。推进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建设,分行业领域选取节水标杆,推广经验做法,示范引领全社会节水。到2025年,市、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建成节水型高校。

  12. 加强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广节水器具,引导消费者主动选购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将城市节水相关基础设施改造工作纳入城市更新行动。建设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乡村,引导城乡居民形成节水型生活方式。创建农村节水试点,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

  13. 强化高耗水服务业节水。从严控制洗浴、人工滑雪场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严格定额管理。鼓励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收集利用雨水等水源,推广循环用水技术工艺。

  (四)始终坚持生态绿化量水而行

  14. 推广适地适生树种。推广选用节水耐旱植被,根据不同的绿化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栽植,选育适合乌海当地条件、节水抗旱的花种、树种。优化防沙治沙模式,改变大面积乔木造林做法,推动形成乔灌草结合,以当地适生灌木为主的立体生态修复模式,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15. 科学建立用水制度。分区域开展绿化浇灌系统节水诊断,对绿化灌溉模式进行精准优化,城镇绿化、防护林建设、城镇环卫全面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建立科学的生态绿化用水制度,普及智能化灌溉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根据降水条件、种植品种、土壤成分的不同,分类制定灌溉计划,实现有序浇灌。

  16. 优化矿山复绿方式。积极探索矿区利用废弃矿坑,通过实施雨洪水集蓄利用等工程措施,减少矿山复绿使用新鲜水量。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合理确定矿山修复绿化面积,推动矿山治理与生态节水并行。

  (五)持续提高非常规水源利用

  17. 统筹非常规水源配置。将再生水、雨水、微咸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扩大利用规模和比例,到2025年,非常规水源实现可用尽用。

  18. 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完善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在产业园选取试点率先实行,制定“1+N”实施方案。各产业园和污水处理厂积极探索管网改造,坚持以需定供,分质、分对象用水,非常规水优先用于工业生产。市低碳产业园规划建设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园区内企业实现点对点串联用水、分质用水。

  19. 加强雨水集蓄利用。统筹推进乌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提升雨水资源涵养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在城市公园、绿地、建筑、道路广场等新改扩建过程中推广透水铺装。积极推广节水型单位的雨水集蓄使用经验,合理建设屋顶雨水收集、地下调蓄池等设施,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外排。农村地区结合地形地貌建设水池、水窖和坑塘等设施集蓄雨水,用于农业灌溉、种养业用水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各部门加强深度节水控水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优化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区域和行业节水工作。按年度制定工作任务清单,加强指导,狠抓工作任务落实。

  (二)强化考核问责

  建立健全节水目标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建立节水考核指标体系,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区、各有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三)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节约用水制度体系,建立节水奖励制度,提出水资源定额管理、预算管理、水权转让等工作方案。优化节约用水激励机制,强化财政投入,构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拓宽节水投融资渠道。推动水市场建设,鼓励引导相关主体转让节水量。建立与节水指标联动的水价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分质分档用水定价,贯彻用水定额标准,落实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

  (四)大力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乌海广播电视台、乌海日报等传统媒体主渠道和乌海市融媒体中心等新媒体生力军作用,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提高节水宣传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发挥乌海市科技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等平台作用,向社会公众推介相关节水专题宣传片。建设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依托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千里山水库等水利工程,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实践。将节水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活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自觉参与节水行动,推动节水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引领全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和爱护水的良好风尚。

          下载文件:乌党发27号.doc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8992631,邮箱:whdsj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