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标       题 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05号提案办理情况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359H/2025-04217 发文字号 乌工信复发〔2025〕6号
发文机构 乌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信息分类 政协提案
概       述 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05号提案办理情况
成文日期 2025-06-19 00:00:00 公开日期 2025-08-13 10:58:46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05号提案办理情况
来源:乌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2025-06-19 00:00:00 打印 保存 关闭

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05号提案办理

情况的答复函

民建乌海市委会
贵会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不断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和培育新材料产业,着力构建小而精小而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产业海市积极探索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耦合发展路径,依托优质的石灰石和煤炭资源,以既有焦化产能、电石产能为基础,循环高效利用焦炉煤气、乙炔气、氢气等关键原料,全力打造以BDO为基础的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已建成BDO产能129.2万吨,在建30万吨,其中东景38万吨BDO产能为目前全球最大的BDO单体生产基地;华恒18.4万吨PTMEG、君正12万吨PTMEG陆续投产,填补自治区产业空白;东景10万吨GBL创造了产品纯度、首套产量全球同行业第一的记录,金科发试产可降解农膜已投入乌海及周边农田进行试验,覆膜面积达2.7万亩。全市以BDO为基础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将有效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治理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现代煤焦化一体化新材料产业。依托现有焦化产能优势,以135万吨煤焦油产能(黑猫三兴30万吨、国家能源集团30万吨、榕鑫30万吨、宝化万辰30万吨、中创联盛15万吨)所产沥青及油类为基础,打造以针状焦→负极材料/石墨电极材料、煤焦油→特种炭黑等产品为代表的煤基碳材料产业集群。已建成投产宝化万辰特种沥青1200吨,针状焦5万吨、负极材料1万吨;乌海黑猫炭黑公司利用焦化副产的蒽油和煤气建成16万吨炭黑生产装置,是国内产能最大的单台生产线。持续深化煤焦油加工,建成投产良峰精细化工公司、黑猫三兴精细化工公司、天津亚东集团利用煤焦油生产工业萘等副产品项目;内蒙古榕鑫年产15万吨粗苯加氢精制项目,是我市煤焦产业链条上的终端产品,也是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等领域中的重要原料,加强了我市及周边地区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等产业的关联度,对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硅基新材料产业。目前,全市有机硅及下游生产企业,已建成有机硅产能25万吨/年,生胶、混炼胶、气相二氧化硅等下游产品产能11.3万吨/年,一季度硅基产业实现产值4.2亿元;在建工业硅产能10万吨/年、有机硅产能40万吨/年;拟建工业硅产能12万吨/年、纳米硅产能15万吨/年、有机硅产能30万吨/年、下游产品硅胶、硅油等产能15.66万吨/年;待全部建成后,工业硅、有机硅及下游产品产能将分别达到37万吨/年、95万吨/年、26.96万吨/年。

四是冶金建材新材料产业。全市现已形成年产200万吨钢、30万吨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等生产能力,其中:建龙包钢万腾公司已建成投产的H500特殊钢生产线,是目前中国西部生产规模最大的H型钢生产线,取代了原有的棒材线材生产线,实现产品的升级改造;赛思普建成全球首座年产30万吨氢基熔融还原高纯生铁项目,标志着引领全国钢铁行业碳中和的氢冶金技术取得突破。世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2000吨碳纤维玻璃项目,总投资2亿元,项目一期10000吨碳纤维玻璃棉装置已投产,其余设施正在有序建设中;和利化学纤维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PNA基原丝及10万吨PAN基高端碳纤维项目,总投资111.5亿元,目前一号线已试生产,其余装置正在有序建设中。

五是新能源固态电池新材料产业。一是负极材料项目3个:乌海宝骐炭材料有限公司5万吨针状焦,乌海宝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1万吨/年石墨负极材料,国轩乌海零碳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二是正极材料,清陶能源固态电池零碳产业园一期2万吨锰酸锂项目基本建成。三是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2个:内蒙古宏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吨新型锂盐LIFSI、年产10000吨对苯二酚等产品;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VC产品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建立了1+3+X的工作服务推进体系,明确了责任分工,压实各小组包联责任,形成常态化、精准化推进。对重大项目开展“旬报、调、季推”机制,定期调度项目建设情况、投资进展、手续办理进度、存在的问题等情况;三是实行“问题清单”管理机制,台账式追踪管理项目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类别和业务归属,将问题清单及时分级分类化解,四是畅通沟通渠道。通过门户网站、微信群、政务服务窗口、调研随访等多种方式,随时与企业有效沟通,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尽最大限度保障项目进展。

(二)积极延伸产业链条。照产业链条,聚焦补齐发展短板、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规模效应,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施精准招商。积极发挥新材料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磁性”效应,以企业间供应关系为引导,排出企业上下游产业、合作商,排定项目招引“菜单”,精准方向、提升实效,努力招引能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大商、好商。

(三)强化要素保障。统筹全市用能、用地、用水等要素资源,将有限要素资源向优质产业链项目集聚,提高产业链整体协同发展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直面现实问题、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协调解决各园区发展要素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展。现有一类开发区3个、三类开发区1个。水。乌海湖库容4.87亿m3,地下水储量64.4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1.18亿m3。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优质要素保障,工业用水到户价3.96元/m3,特殊行业17.3元/m3,再生水利用率93%。电。装机容量700万千瓦。天然气输送能力15亿m3/年,价格3.332.465元/m3蒸汽。集中供应,价格180240元/吨。供热。集中供热,非居民价格5.23元/m2/月。土地,工业用地最低75元/m2

(四)突出科技引领作用。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加快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产业产品交易平台建设,聚焦BDO企业技术堵点、难点需求,组织实施“BDO领域关键催化剂生产技术开发以及催化剂产业化应用研究”等两项“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积极落实《乌海市人才赋能科技“突围”工程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试行)》(乌海政办发〔2024〕26号),加强对新材料产业的科技人才支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相关科技项目的产业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分管领导:李艳彤
    人:段于松
 电话:0473-8992006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