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2024年乌海市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数据分析报告 | ||||||||
索 引 号 | 111503003531110484/2025-04439 | 发文字号 | 无 | ||||||
发文机构 | 乌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信息分类 | 重大民生信息 | ||||||
概 述 | 2024年乌海市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数据分析报告 | ||||||||
成文日期 | 2025-01-26 00:00:00 | 公开日期 | 2025-01-26 17:01:24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有效 |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我市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以下简称“三病”)母婴传播领域的现状、成就与挑战。通过对核心指标数据的梳理和解读,我市已在“三病”母婴阻断方面取得的成就,孕产妇检测覆盖率、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干预率等关键指标均维持在极高水平,有效避免了儿童感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流动人口服务可及性不足、数据质量与整合能力需加强以及社会歧视带来的挑战。本报告最后针对这些差距提出了战略性建议。
一、 背景与目标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通过为孕产妇提供早期检测、咨询和干预,可以有效阻断传播,是改善儿童健康结局、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公共卫生策略。中国目标:中国积极响应全球倡议,在国家层面全面推动“三病”同查、同治、同管理的整合服务模式,并将消除母婴传播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艾滋病母婴传播率0
2.先天梅毒发病率0
3.乙肝母婴传播率0
4.产前检查覆盖率98.29%
5.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100%
6.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无感染孕产妇)
7.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无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
8.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100%
9.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100%
10.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注射率100%
1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100%
(二)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流行状况
通过逢孕必检的筛查和监测,本地区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流行情况。
主要指标 | 2024 | 指标来源 | |||
艾滋病感染产妇 | 0 | 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 | |||
梅毒感染产妇 | 17 | 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 | |||
乙肝感染产妇 | 70 | 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 |
(1)艾滋病: 2024年无艾滋病感染孕产妇。
从上报地区分析:2024年梅毒感染孕产妇人数共26人,均为海勃湾区上报,其中17例为乌海市妇幼保健院上报,9例为乌海市人民医院上报。 梅毒感染产妇人数17人,均为海勃湾区上报,其中11例为乌海市妇幼保健院上报,6例为乌海市人民医院上报。
梅毒感染孕产妇分娩前非梅检测率:2024年梅毒感染产妇为17人。分娩前均接受了检测,检测率为100%。
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及规范治疗率完成情况: 2024年梅毒感染产妇人数17人,治疗率100%,规范治疗率94%。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2024年梅毒感染产妇人数17人所娩新生儿17人,所生儿童均进行了预防性治疗。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100%。
(3)乙肝:
从上报地区分析: 2024年乌海市乙肝感染孕产妇人数共70人,均为海勃湾区上报,其中63例为乌海市妇幼保健院上报,7例为乌海市人民医院上报。其中居住地为乌海市共52人(海勃湾区31人、海南区10人、乌达区11人),鄂尔多斯8人、阿拉善左旗10人。
高母婴传播风险乙肝孕产妇抗病毒治疗分析:2024年乙肝感染孕产妇中高母婴传播风险为21人,其中20人接受了抗病毒治疗。
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分析:(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出生)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共70人,18人已迁出。其中海勃湾区31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31人,海南区10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10人,乌达区11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11人。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100% 。
接受综合干预服务后血清学检测情况(接受检测人数,检测率及阳性人数)分析:(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出生)乙肝感染孕产妇中HBV DNA≧2x105的感染孕产妇所娩儿童共21人,其中乌海市共13人(海勃湾区9人、乌达区2人、海南区2人),未全部随访结束。5人转阿左旗,3人转鄂尔多斯,随访已进行转介。
从全市数据看,13个主要指标达到消除标准。
三、 差距分析
尽管成就显著,但若以“消除”,仍存在以下关键差距:
1.重点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的服务可及性障碍,流动孕产妇是当前消除工作的最大挑战。由于其流动性强、信息不对称、社会保障不完善,容易发生孕产期保健延迟、检测缺失、治疗中断或失访。
2. 数据质量与跨系统整合能力不足
目前妇幼保健系统、传染病直报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IS)和疫苗接种系统之间尚未完全实现数据的实时、无缝对接与共享。存在数据重复上报、信息不一致、随访结果难以及时追溯等问题,影响了对真实传播率的准确评估和精准管理。
3.社会歧视
对艾滋病和梅毒感染者的社会歧视依然存在,导致部分孕产妇因害怕暴露而拒绝检测或隐瞒病情,不愿接受服务,这是实现“一个不落”目标的隐形却重大的障碍。
四、 结论与建议
我市已具备消除“三病”母婴传播的强大技术能力和政策环境,并在主体人群中取得了决定性成效。当前的挑战已从技术突破转向如何实现服务的均等化、精准化和人性化,核心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建议:
1. 创新服务模式,锁定重点人群
实施针对流动孕产妇的“一站式”、“属地化”管理策略,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跟踪提醒。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开展主动健康教育和上门服务,消除服务盲区。
2.推动信息互联互通,打造智慧平台
打破数据壁垒,构建整合妇幼、疾控、医疗信息的省级或国家级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感染孕产妇从诊断、治疗到婴儿随访的全程闭环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追溯。
3. 深化人文关怀,消除歧视
持续开展反歧视宣传和教育,培训医护人员提供保密、非评判性的咨询服务。保护感染者隐私,营造支持性的社会环境,鼓励其主动寻求和坚持治疗。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