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市教育局着力深化学校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教育 | ||||||||
索 引 号 | 11150300011554519Q/2023-06770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 | 信息分类 | 义务教育 | |||||||
概 述 | 市教育局着力深化学校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教育 | ||||||||
成文日期 | 2023-07-29 00:00:00 | 公开日期 | 2023-07-29 16:33:33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有效 |
乌海市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视频会议精神,持续深化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一体联动,努力在拓面提质上求突破,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走深走实。
一、学校教育持续加力,巩固筑基“主阵地”
紧紧抓住学校教育这个主阵地,总结形成“一个模式、三种机制”,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一是构建政治理论学习新模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1+27”模式,即“1个市级机关学习小组加27个基层理论学习点”,持续发布政策解读和理论宣讲,在全市中小学1300多个班级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实践教育,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普遍共识。二是构建校园学习机制。构建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体育与健康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的“3+2+N”全科覆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育模式。推行“学、思、研、行”闭环学习模式,以“六项措施”为抓手开展“三学三悟”(研究部署先学先悟,学习宣传真学真悟,监督检查深学深悟),全覆盖开展专题学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五进活动”(进机关、进支部、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养民族团结进步良好生态。三是构建主题活动机制。开展“聚力‘五课携手’,共建‘初心课堂’”活动,推动学校将“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贯穿于教育教学中。推动思政教育与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与传统美德、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向融合、同步发力,形成民族团结一家亲浓厚氛围。四是构建“三核多元,联动共促”工作机制。以认真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抓手,发挥党工委、党总支、党支部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多元联动、协调共促,形成民族工作制度化、帮扶责任明晰化、校园工作具体化的联动帮扶机制,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深走实。
二、家庭教育持续深化,激发筑基“原动力”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家庭教育、家风建设,引导家长强化责任意识,履行好青少年“筑基”的主体责任。一是融入家校共育阵地。聚焦打通家校联系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连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阵地,创新提出家校合作“五个一”工作机制,(即通过校长每学期必须向家长报告一次工作开展情况,每学期必须向师生做一次形势分析报告,每学期必须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一次拟取得突破性工作的任务清单,每学期必须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一次学习实践的心得体会与想法建议,每学期必须至少进行一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活动),推动落实教育方针政策的渠道进一步下沉。二是融入亲子共读共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亲子共读共育内容,定期列出红色经典电影推荐目录。依托社区、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引导家长陪同孩子一起了解和体验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三是融入家庭环境浸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弘扬优良家风建设文明家庭”系列活动重要内容,用好的家风涵养品格,用好的家教规范行为,用好的家风促进家庭成员健康成长。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