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标       题 追光御风 逐绿向新
索  引  号 /2024-06741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信息分类 五大任务
概       述 追光御风 逐绿向新
成文日期 2024-11-07 00:00:00 公开日期 2024-11-07 09:54:24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追光御风 逐绿向新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成文日期:2024-11-07 00:00:00 打印 保存 关闭

近日,记者来到乌海能源公司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一期海南区100MW光伏项目建设现场,站在矿山上向四周眺望,一片片光伏板整齐排列,绵延不绝,好似蓝色海洋,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涓涓电流由此汇集被送往了千家万户,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已华丽变身为电力“光谷”。

该项目位于海南区乌海市路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煤矿排土场,是在采煤沉陷区利用8座经生态修复治理后的排土场,铺设光伏板,实现了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土地立体利用。这片光伏场区占地3034.26亩,足足有300个标准化足球场大小,预计年均发电量17433.95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9254吨,每年减少烟尘排放6.2吨、二氧化硫排放31.1吨、氮氧化合物排放34.8吨、二氧化碳排放16.2万吨,相当于种树近900万棵。

“生态修复+光伏”的模式不仅解决了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固草等生态治理问题,还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项目也为海南区新能源产业发展与生态修复治理相结合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海南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把绿色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截至目前,海南区已建成16家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205.2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33.33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6.24%,包括光伏电厂6家,装机容量30.73万千瓦;风电企业1家,装机容量2.6万千瓦。

汩汩“绿电” 风光无限

在大力建设光伏项目的同时,海南区还积极开发风电项目,为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插上绿色翅膀。

乌海协合维昱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26MW分散式风电项目位于海南区老石旦,是我市首个风电项目。日前记者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6台风电机组由南向北呈多边形渐次排开,通体洁白的风力发电机高高耸立,巨大的叶片随风转动,十分壮观。

项目技术人员介绍说,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一台4MW风电机组在满发状态下,每小时可以发4千度电,相当于200户家庭月用电量。风机机组将风力转换为电力,同步配套建设的储能集装箱高效运转,电能的“下载”与“上传”稳步进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乌海协合维昱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26MW分散式风电项目共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8亿元。项目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16MW,安装4台4MW风电机组;二期工程装机容量为10MW,安装1台4MW和1台6MW风电机组,合建1座35kV风电场开关站。目前,项目已经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一期年等效发电量约0.45亿千瓦时,年可替代标煤约1.39万吨,可减排烟尘约4.4吨、二氧化硫约14吨、氮氧化合物约14吨、二氧化碳约3.52万吨;二期年等效发电量约0.25亿千瓦时,年可替代标煤约0.78万吨,可减排烟尘约2.68吨、二氧化硫约8.6吨、氮氧化合物约8.6吨、二氧化碳约2万吨。

该项目将呼啸而过的山风转化为“绿电”,不但成功填补了我市风力发电开发建设的行业空白,更为后续的风电项目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价值。

“氢”风徐来 动力澎湃

近期,西来峰制氢加氢换氢一体站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11月份调试结束后,就可以试运行。该项目位于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产业园,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面积20亩,是全国首个制氢加氢换氢一体站。项目使用制氢、储氢、加氢、换氢综合为一体的产业模式,采用了先进的水电解制氢技术,不仅制氢效率高,而且无污染。

该项目建成后,年制氢量约40万公斤,加氢和储氢部分主要由压缩机、储氢瓶组和加氢机等设备组成,固定储氢能力570公斤,移动储氢能力1200公斤;换氢部分由换氢系统和运氢车辆组成,换氢能力每天可达150至200套。每天可满足乌海周边近200辆氢能重卡、氢能公交换氢加氢服务。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海南区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链布局,积极做好氢源保障和加氢站建设等基础建设工作,为交通、工业等领域提供稳定可靠的氢能供应,推动绿色能源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智能系统 清洁高效

近日,乌海红泥湾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竣工投运。该工程位于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是我市打造的全自治区首个跨盟市合作保障性新能源项目——“阿电入乌”的主要电力基础建设工程。该工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先进安全智算模型,对现场作业过程实时分析,经过智能系统的加持让传统变电站提高适用率。

该工程新建240兆伏安主变压器2台、220千伏出线2回、110千伏出线10回、10千伏出线12回,线路工程新建220千伏双回架空输电线路30公里。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墙板、预制围墙、预制电缆沟,全站装配率达到95%,做到了装配式变电站“零米以上全覆盖、零米以下有突破”,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

该工程投运后,进一步优化区域电网网架结构,满足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内国轩、广锦等企业的用电需求及国轩300兆瓦“绿电”项目的并网送出需求,提高该区域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为低碳产业园整体发展提供有力的电网支撑和保障。

当前,一大批重点项目在海南区先后落地,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用电负荷持续增长,这既是电力发展的机遇,也是对可靠电力供应的挑战。海南区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不断完善电网网架结构,夯实电力系统基础,探索多样化的电力供应模式,提高产业园区的供电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多能互补 综合利用

今年5月,自治区首个油气电氢多功能能源岛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投入使用。该能源岛总投资约1.48亿元,集加油、加气、加氢、充换电多功能于一体,岛内设2台35MPa氢气加氢机、4台LNG加气机、16个汽车充电桩和4台汽柴油双枪加油机,可为往来车辆提供清洁、便捷、多元化的用能服务。

面对未来能源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和升级,海南区着眼于多品类绿色能源的保障和储存,着力构建多能互补、立体开发的格局。同时,海南区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推动产业链向下游硅片、电池、组件、储能等方向延伸,丰富拓展新能源场景应用,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全产业链项目,位于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近日,记者在其生产车间看到,各条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成吨的原料在经过破碎、制粉、改性、石墨化、筛分等环节后,被制作成锂电池负极材料成品。

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同时配套30万千瓦光伏、5GWh电池生产线项目,着力构建涵盖正负极材料、光伏和生态修复、电解液及相关产业项目、储能系统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已完成投资12亿元,已投入生产,光伏和电池生产线正在建设中。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近200亿元规模产值,对于促进地区绿色转型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风”口面前,提前布局;“光”明普照,向“新”发力。海南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风、光、氢、储电等新能源,进一步深化能源领域改革,增强绿色转型动力活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高度统一,为守护美好生态、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绿”。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