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融媒时评】建好创新生态育“壮苗” | |||||||
公开日期 | 2023-11-01 10:41:08 |
创新工作室在技术成果孵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带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企业创建创新工作室不论是对企业转型发展还是对职工能力提升,都大有裨益。一方面,创新工作室主要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研发效率低、技术瓶颈等难点问题,能有效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创新工作室为有创新想法的职工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让一个个创新的“金点子”在企业遍地开花,生根发芽。
如何加快创建力度,让创新工作室发挥最大作用,持续促进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笔者以为,应该立足于“建”,着力于“创”,落脚于“用”。
立足于“建”。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完善创新工作室创建和奖励办法,加大劳模、工匠、技能型人才政策扶持力度,统筹有序推进创建工作,提升创建工作整体水平。国有企业应加强创新工作室制度建设,制定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促进持续健康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应提高对创建创新工作室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挖掘本企业劳模和工匠人才的创新创造潜能,把创建创新工作室提上工作日程。
着力于“创”。创新工作室建起来之后,“转起来”“活起来”是关键。目前,部分企业的创新工作室建成后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变成了参观交流的“展厅”。企业应充分发挥劳模、工匠、技术大师、技术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创新团队,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定期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活动;鼓励广大职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职工只要有创新想法,就可以提交给创新工作室,组织创新团队进行评议、完善。或者让有创新意识的职工和技术能手结对,一起搞发明创新,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群众性创新实践,加快形成人人敢创新、人人会创新、人人善创新的良好局面。
落脚在“用”。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根基深厚的“高楼大厦”。这些创新成果往往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对本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具有很高的适配度和很强的实用性。一线职工成为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为一线生产解难题,能找准“病灶”,抓住技术细节,开出的“药方”也更贴合生产需求,达到“药到病除”的良效。从这点看,创新工作室不仅是创新成果的“孵化器”,更是促进新技术应用的“助推器”,能以点带面,让创新成果更快地应用于生产,更好为企业生产提质增效。
建好创新生态育“壮苗”。只有因企制宜、因势利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才能让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技术难题的“攻坚室”、技术成果的“转化站”,人才培育的“练兵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