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海市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
索 引 号 | 111503000115543089/2024-00598 | 发文字号 | 乌海政办发〔2024〕4号 | ||||||
发文机构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信息分类 | 规范性文件 | ||||||
主题分类 | 财政、金融、审计 | ||||||||
成文日期 | 2024-01-16 00:00:00 | 公开日期 | 2024-01-16 10:34:33 | 公文时效 | 有效 |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乌海市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1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乌海市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3〕4号)精神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党办发〔2023〕13号)要求,更好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加强党对财会监督工作的领导,突出财会监督政治属性,按照现行的管理职能职责划分,加快构建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全面提升我市财会监督效能,促进财会监督同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切实维护财经秩序,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提供有力保障,以实干实效展现责任和担当。
二、突出财会监督工作重点
1.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聚焦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贯彻落实,紧盯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为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添彩。综合运用检查核查、评估评价、监测监控、调查研究等方式开展财会监督,严肃查处财经领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推动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2.加强重点领域监督。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财政、金融、粮食、能源资源和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乡村振兴等领域突出问题,以及营商环境、国资国企、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多发、高发、易发问题,各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日常违法违规行为,联动开展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线上监督与线下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整饬财经纪律,规范权力运行。
3.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各部门单位要落实内部财会监督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约束有力、以预算绩效管理为中心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内部财会监督机制的内部控制体系。财政部门要加快推动各部门单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对经济业务、财务管理、会计行为等的日常监督。财政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各部门单位、相关代理记账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4.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金融企业财务会计行为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财务数据造假、出具“阴阳报告”、内部监督失效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伪造会计账簿、虚构经济业务、滥用会计准则等违法违规行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归口财务管理单位财务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严格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
5.加强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监督。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执业质量的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代理记账等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执业质量的监督,严肃查处违反职业规则和会计政策的行为。相关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要严格依法履行审计鉴证、资产评估、税收服务、会计服务等职责,规范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等工作,确保独立、客观、公正、规范执业。
三、完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
6.强化财会监督工作协同。在市委监督贯通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完善财政、税务、纪检、审计、国有资产、统计等财会监督协同机制,定期会商重要问题处理、综合执法检查、监督结果运用等事项,形成监督合力。财政部门要牵头制定协同监督事项清单和对象清单,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要强化协同配合、一体推进工作。
7.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各财会监督主体要加强信息沟通,相互通报工作进展、经验做法、典型案例等情况。有关部门要及时将主管、监管行业系统和单位财会监督工作情况通报本级财政部门。加强财会监督主体同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金融监管主体间的对接沟通。对其他监督主体征询专业意见、提供资料数据等需求,各财会监督主体要及时提供。畅通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渠道,健全财会监督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完善受理、查处、跟踪、整改等制度,严肃处理财会监督投诉举报案件。
8.健全线索移交移送机制。各财会监督主体要加强与巡视巡察机构的协作,完善情况通报、会商合作、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研究办理巡视巡察移交的建议;对在财会监督中发现的涉嫌违纪或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要依法依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需要其他监督主体知情和掌握的问题要及时通报。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向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报告。对其他监督主体移送的财会监督有关问题线索和提出的意见建议,相关财会监督主体要及时办理并反馈。
9.加强监督成果共享运用。各财会监督主体要加强问题处理结果共享、及时分析运用,提高监督质效;对其他监督主体发现并反馈的涉及财政资金、国有资产、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以及执行财经纪律不严等问题,要持续跟踪监督,确保问题整改见底到位。要认真研究分析各类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及时堵塞制度漏洞。
10.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机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畅通财会监督信息渠道,建立财会监督重大事项报告机制,及时向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财会监督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各财会监督主体要将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年度财会监督重点工作、专项行动方案、问题整改等情况及时报送本级财政部门。
四、夯实财会监督基础支撑
11.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和完善财会监督工作规程及结果运用、考核管理、人才库管理、投诉举报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提高财会监督规范化水平。健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机制。健全行业自律监督规定、行业执业规范,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增强执行效果。
12.加强财会监督队伍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各相关单位要强化财会监督队伍建设,配备与财会监督职能任务相匹配的人员力量。要完善财会监督人才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财会监督人才培训教育,分类型、分领域建立高层次财会监督人才库和执法人员库,积极选派财会业务骨干参加巡视巡察、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提升财会监督队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13.推进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深化“互联网+监督”,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开展财会监督检查。依托全国各类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筹整合各类公共数据资源,分级分类完善财会监督数据库,推进财会监督数据汇聚融合和共享共用,建立财会领域重大风险识别预警机制。财政部门要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推动我市内控信息化与预算一体化平台的衔接工作,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全方位、全过程监管,提高监督质效。
五、保障措施
14.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各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市财政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要建立财会监督协调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对下级财会监督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市、区两级财政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财会监督各项任务落实。
15.严格考核评价。将财会监督工作推进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贯彻落实财会监督决策部署不力、职责履行不到位的,要严肃追责问责。财政部门要牵头制定考评办法,对财会监督制度执行、任务落实、问题整改、责任追究、机制建设等进行量化考评,推动财会监督工作有效落实。
16.严明纪律要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积极配合财会监督工作,及时向财会监督主体提供所需材料并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财会人员要加强自我约束,遵守职业道德,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纠正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财会事项,有权检举单位或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拒绝、阻挠、拖延财会监督工作开展,提供虚假或者有重大遗漏的财会资料及信息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17.强化结果应用。加大对财经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推动实施联合惩戒,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将财会监督结果及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与预算安排、资金分配、信用评价等挂钩,对问题整改责任不落实甚至虚假整改的,及时通报批评,涉嫌违纪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追责问责。完善财会监督结果公告公示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信用信息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等进行公开曝光,属于党员和公职人员的,及时向所在党组织、所在单位通报,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18.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财会监督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贯彻,强化财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教育。在依法合规、安全保密等前提下,大力推进财会信息公开,提高财会信息透明度。加强财会监督政策宣传解读和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财会监督工作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